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教学无涯 问答有道 扎尕那 一次写实性儿童文学的冒险 中国桃文化的一朵奇葩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教师书架 二十六个留守孩子的日记

第6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6

中国桃文化的一朵奇葩

□ 孙松波

桃花谢尽,东风依旧。翻开李福杰先生主编、中先生题写书名、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咏桃诗词选》,默默吟咏,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地方的内涵和品质。在中华民族漫长悠久、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桃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特征和民俗寄托。无论是象征着爱情和良缘的桃花,还是代表着福寿安康的桃子,还有寄寓着辟邪消灾的桃木,以及蕴含着忠义担当的桃林……桃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点滴中。

肥城市是我国著名的佛桃之乡,是中国桃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肥城境内已种植桃树,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时肥城桃成为皇家贡品。肥城市桃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形成的历史脉络清晰,在中国桃文化的传播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桃文化的缩影。肥城市从建设文化强市的高度出发,大力加强对桃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成立了文化强市建设协调促进会,设立了桃文化研究与发展组,组建了桃文化研究会,建设了中国桃文化大观园,编辑了桃文化系列丛书。《历代咏桃诗词选》就是以桃文化为主题的诗词选本,选入了先唐至现代与“桃”、“桃花”、“桃树”相关的诗词744首,或歌或诗或词,或古风或格律,一个场景、一段故事,一点惆怅、一种向往,无不是当时诗人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妖娆烂漫的桃花、味美甘甜的桃子,带给诗人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桃文化增添了更加隽永的内涵。《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彰显了生命和爱情的美丽;杜甫的“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抒发了对桃树的爱惜和对贫人的怜悯之情;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氤氲着奇缘邂逅、美梦如幻的惆怅之情;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景的眷恋;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这些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咏桃诗篇,一代代地为人们所传诵,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文化引领发展,文化决定未来。《历代咏桃诗词选》的出版,是中国桃文化开出的一朵奇葩,对于广大读者从古诗词中学习了解桃文化、研究桃文化、发掘桃文化资源、传承桃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进一步提炼升华“好运吉祥、福寿安康、爱情良缘、忠义担当、避邪消灾、镇宅旺财”的内涵,擦亮地方名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发挥积极的文化引领作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