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春风更催桃李新 创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 在生源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农村小学如何生存 图片新闻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 不能靠笼统的“爱心” 莫让孩子“与你为敌”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专家视角】

创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

——学习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政会议讲话体会之六

□ 田建国

方法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教育方法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教育方法,就是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

重视问题德育方法。问题是思想教育的先导。思想教育开始于问题,又阐明问题。它的价值作用在于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回答学生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科学回答问题,与热点面对面。同学生心贴心,从问题出发,敢于直面学生的困惑,敢于回答学生疑虑,系统解答学生疑问。回答胜于回避,一味回避是掩耳盗铃;只有直面问题,作出有的放矢的回答,才能更好地释疑解惑。

问题也是思想教育学科建设需要,问题中蕴含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问题中蕴含思想教育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提出和发现问题。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和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增加情感认同,在互动中凝聚政治共识。

问题德育的立足点是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用学生喜欢的话语、能够接受的方式,及时回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像盐,但不能先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

我们要研究探索问题德育方法,真心帮助学生认识问题、面对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前提是积极鼓励学生思考,思考在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思能深化,思能超越;思考从质疑开始,经过质疑式疑惑后,才能达到深信不疑,才可以达到深刻理解。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人的认知也有这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深化与超越的关键是思考。思考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因此,我们要研究探索问题德育方法,真正帮助学生认识问题、面对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应树立这样的德育理念,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坚持质疑重于聆听、反思高于理解、直觉重于逻辑、体悟高于经验。

重视故事德育方法。学习习近平讲话风格,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讲好讲活讲深人生故事、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思想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撞击。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讲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讲故事可以用生动的情节诠释情感,用直白的语言传递信息,用质朴的方式碰撞心灵,拉近双方距离。

运用故事德育方法有以下好处:增加亲近感,减少反感;增加感悟,减少灌输;增加情趣,减少刻薄;增加感同身受,减少居高临下。故事讲得妙趣横生,道理讲得深入人心。故事揭示着形势政策的大方向,蕴含着潜移默化的大道理,承载着愉悦身心的大功能。讲现实人、讲身边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生动而不生硬,学生听得懂、记得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要明白,通俗易懂并不代表水平低。有一个“八岁教育定律”:你讲道理,八岁孩子能理解,说明你教育有方。为此,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基本原理、根本方法精心寓于故事中,用通俗语言表达,用身边典型展示,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好像看不见,实际很吸引人、很有效。讲故事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没有基本功是不行的。

重视网络德育方法。互联网已突破课堂、学校、求知的边界,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几乎是无人不上网,无日不上网,无处不上网。如果思想教育拒绝互联网新技术手段,就有可能处处被动、难求实效。

今天的网络对思想教育来讲,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三课堂。专业学习是第一课堂,社会实践是第二课堂,网络就是并驾齐驱的第三课堂。对此,我们要努力实现三个课堂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在网络德育方面,我们清醒地看到,当今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如何占领大学生的第三课堂。这个第三课堂不点名、不考勤、不记学分,但学生到课率特别高。二是如何适应大学社交连线技术。现在的学生热衷于社交网站,社交网站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不少学生患有两种网瘾,一种是上网的网瘾,一种是网购的网瘾。高校的信息化是做不过社会、做不过市场的。对于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三是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对主流思想的连线。据了解,现在有些学生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听广播。我们的传统主流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大大下降。有人讲,“80后”学生不看报纸,“90后”学生不看电视,“00后”学生“人机一体”。这话虽然夸张,却反映出当前思想教育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多项调查显示,贴吧、论坛等互动社区已经成为学生校外交流的主要渠道。

对此,我们必须创新教育载体,善于运用互联网,根据学生的文化需求整合网上教育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主动培育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把线上与线下接好,把深刻道理通过新媒体手段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入眼、入神、入心,为思想教育拓展空间。

(作者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专家咨询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