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微信成了“威信”
现在,很多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它便捷、好用,因而很快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认可。班级有什么活动,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教师能快速及时地把消息传达给家长。家长有什么要求或不明白的地方,也能及时和教师联系。比如:孩子在家里有点发烧,身体状态不好,但是仍然上学了。为此,家长一直担心,就利用微信咨询一下老师。老师看到后,就会及时反馈给家长。微信架起了家校之间的暖心桥。
但是,笔者近来发现,有的微信在使用的过程中变了味。例如,班里某个学生犯了错,教师在微信群里公布;哪个学生昨天晚上没有完成作业,教师就把他的名字公布在微信群里;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话,教师把他的照片上传到微信群里,让家长们围观。这说明,有的微信已经成了教师让学生改错的“威信”。
这种行为可能有一定效果。家长看到后能够警觉,开始认真地管理孩子。但是,这样做是不是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呢?
在公共场所公布学生的隐私是不合法的。如果家长的自我维权意识高,拿着证据去相关部门投诉,教师一定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教师的法治意识淡薄。他们既不知道如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学生虽然犯了错,但他是有尊严的人。教师随便公开学生的错误,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很多学生也一定会通过微信群看到这名同学的错误之处,并且有可能予以嘲讽。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从深层的意思讲,教师的这种行为说明他缺乏专业性,对学生已经没有办法了,才出此下策。当然,这样草率地上传学生的成绩或照片,也是教师思维懒惰的表现。他不去想更好的办法帮助学生,而是一甩手,把包袱扔给家长,让家长好好地管教孩子。这种做法不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良好途径。
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家校矛盾。即使孩子犯了错,家长们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被“示众”。教师这样做,家长不仅不会感激他,反而会对他反感,认为他的工作方式不对,工作态度不好。
我觉得,班主任应该杜绝这种对学生有危害、对自己有危险的行为。有些学生的习惯可能不太好,经常惹得老师生气,以致老师忍无可忍,有了上述行为。但是,事过之后,教师就可能后悔,知道自己不该如此做。
说到底,微信只是一种便捷的沟通方式,不能代替教育,更不是教师“晾晒”学生隐私的平台。教师始终要用心去面对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最终转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