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主动学习:生命成长的通行证 让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能引得“凤凰”来的办学才是成功的 不要让银行卡玷污学校的形象 “日理万机”的暑假有多少现实的无奈 严阵以待 给教育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别只在意收获    给学生插上艺术的翅膀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不要让银行卡玷污学校的形象

□ 徐峰 张学炬

据“中国之声”报道,开学在即,不少大学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还有银行卡。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虽然银行卡方便缴学费,但这种做法也有侵犯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据731澎湃新闻网报道)

随同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来的“不速之客”——银行卡,确实能省却大学生办卡的时间,也能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一定的方便。但这种“送来的方便”不知是便高校之利,还是便学生之利?

按照规定,银行卡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前往银行柜台亲自办理,以避免身份信息的外泄;别人无权代理,也不能代理。高校和银行不可能不懂得这项“规矩”,可为何依然明知故犯呢?银行向高校拉业务并非不可以,采用服务上门的方式,避免学生少跑腿,是一种社会责任。高校在中间牵线搭桥,既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便利,又能提高管理效率。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在场,由他们亲自操作。

然而,这种擅自替学生“代劳”的现象,不仅在高校里有,而且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里也有。例如,有的中学代学生买教辅,代学生购校服,代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等。而学生和家长往往毫不知情,只能被动地交钱。在这热情的背后,恐怕还是“利益”作祟。还是拿这起事件来说。银行是如何得知学生信息的?学校不至于无偿地提供吧!高考新生的信息由谁保管?哪些人知情?又为何到了银行职员的手里?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查一查便会水落石出。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因为它涉及依法治校,涉及学生信息的管理,又涉及学校的形象。只有依法追责,严格管理,才能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