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对学科课程标准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尚未建立和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些问题阻碍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机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切实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课例研究就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研究,是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研究活动,包括教师与同伴或研究人员之间对话、交流、研讨、反思、改进的全过程。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活动主要针对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教研合作共同体的集体智慧,遵循“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研究、课后反思”的思路,以研究、设计、创造和反思为基本环节。一般来说,每一次的课例研究都要有研究主题并进行严格的选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针对新授课研究,我校开发制作了各种观察量表,如课前说课评课记录表、学生学习状况观察量表、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及典型事件记录量表、教师课堂行为观察量表、学生活动观察量表、巩固训练活动有效性观察量表、课后评课记录表等。对课例的教学流程分工进行课堂教学全过程观察与记录,有条件的尽可能做到有全面的教学录像记录。
“我认为王老师执教的《香菱学诗》一课,在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节奏等方面都是很恰当的。”“我提点建议:朗读训练少了一些,文言文教学应以读开路。另外,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精练一些。”“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东西还是太少,太注重流程,实效性有点差……” 听课教师认真点评,实事求是,提出改进意见;主讲教师认真反思,吸收大家的意见。全体教师在这种研究中增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专业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提升。
我校课例研究的每个环节都基于以下原则展开:在“确立研究主题”环节做到教学合一,在“规划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因学施教,在“实施课堂观察”环节做到以学观教,在“开展课后研讨”环节做到以学论教,在“形成研究报告”环节做到以学改教。在时间保障上,实施半天教研,开放课堂。学校统一调整了课程表,由原来的每周一节课的教研时间调整为每两周每科有半天的教研活动时间,保证了课例研究活动的常态化、序列化、规范化。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位语文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课例研究让我们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信息。没有课例研究的开展,就没有这么好的教学质量,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