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如何做好学校后勤工作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读、学、用”一体:我的法治教学专业成长路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浅思 浅谈如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7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7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单县人民路小学 赵艳梅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众人关注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语文教学中,朗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琅琅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朗读的重要意义。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将“沉默”的文字还原成有声语言的有效学习方法。它是学生语言文字感知、理解、体验、感悟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朗读时,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核心,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读一个句子,或一句话,或一篇短文,首先要用普通话读,读得正确;其次要读得流利,不断句、不重复;再次,朗读时,要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掌握停顿时间的长短。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让人体会出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 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阅读,就很难掌握其中的含义。读得越熟悉,领会越深,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多采用“示范—模仿”式的朗读指导,一般不进行或少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必要时教师可以教读。对中高年级学生则可在采用“示范—模仿”式指导的同时,适当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要过多地运用朗读技巧的术语,而且指导要准确、具体。指导学生朗读要使用启发、提示的方法,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法,而要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找到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增长智慧。语文朗读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语文味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