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模式 要“实打实”
每学年初,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师带徒”拜师结对仪式,借以培养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使其尽快立稳讲台,提升专业素养,成名成家。古人云:“凡学百艺,莫不有师。”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少数教师的“师带徒”活动流于形式。例如,仪式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缺乏扎实的过程、跟进的考核与成果的监督;乱点鸳鸯谱,师徒之间貌合神离;传授者没有耐心,学习者缺乏信心,以致“师带徒”活动虎头蛇尾。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师傅而言,收了徒弟,就要真心实意帮着徒弟成长。比如,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徒弟的培养和帮助;指导徒弟制定一个为期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每月帮助徒弟备一次课,每周检查一次徒弟的教案,以提高徒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帮助徒弟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并给予指导;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以帮助徒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末指导徒弟上一节校内汇报课,在大型教学活动中帮助徒弟设计方案,指导徒弟完成上课任务。同时,要心胸坦荡,支持徒弟发挥自身的优势。此外,还要破除“带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隐忧,认真带徒弟,教给徒弟真功夫。
对于徒弟来说,一定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以尊师为前提,做到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尽快成长。例如,制定出为期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主动和师傅开展谈心活动,学习师傅的敬业思想、治学态度和拼搏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每月向师傅提供一份典型教案,请导师指导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能力;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在师傅指导下开展教改实验;虚心学习,在读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勤听、勤看、勤问,积极探索,在听课、评课过程中汲取他人的优长;每日都写教后记或反省日记,在总结、反思中尽快成长; 每周至少听师傅一节课,不懂就问;每学期末,上一节校内汇报课。
学校也要明晰权、责、利的界限,对“师带徒”过程中的岗位操作水平、技能竞赛成绩、职业素养养成、创新精神培育等进行合理的量化、考核和评估,特别要针对师傅应该做什么、徒弟应该做什么,以及师徒的考核、评价、评先、调薪、晋级等,建章立制,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这样做,师傅就能感受到技艺传承的尊严、价值和荣光,从而愿意传授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和技艺,产生“收徒”、“带徒”、“授徒”的积极性,并使之成为职业自觉。此外,还应着力解决“师带徒”工作中存在的速成、浮夸之风,杜绝重形式而不重过程、重时间而不重质量的短视行为。
岗位成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师带徒”做到了“实打实”,就能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使青年教师实现“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三步跨越,成为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