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教育的力量来自教师的责任心  凌乱的办公环境 损害了谁的形象? 阅报栏不该在校园里消失 培养学生的生命修复能力 格言漫画  研学旅行要定位于课程价值 倾心呵护 静待花开  “教师卧底”拷问校园贷监管部门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季广花】

阅报栏不该在校园里消失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阅览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的硬件建设都“高大上”,有花有草,环境也很优美。然而,曾经是师生最新信息来源的阅报栏没了踪影。

在数字出版盛行的时代浪潮下,传统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人们已习惯从互联网上获得各种信息。随处可见的“拇指族”和“低头族”,取代了围坐在一起看小人书的人们;电商购书、手机阅读更是大行其道,致使阅报栏所剩无几。鉴于此,中小学应尽快恢复阅报栏,引导师生爱护阅报栏,并安排有责任心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每天及时更换报纸,为大家了解世界打开一个有益的窗口。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离不开先进的文化和优美的环境熏陶。在合适的地方设置阅报栏,花钱不多,占地面积和空间也不大,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是有了阅报栏,学生在课外时间就有了知晓天下大事的地方。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并且养成习惯。二是有了阅报栏,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三是学校可以把阅报栏当成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载体。

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滕县一中上学。学校在教学楼周围设置了一圈阅报栏,张贴着《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此外,阅报栏里还有师生自办的校报。每当课间或活动时间一到,众多的师生都会来阅报栏看报。在阅报栏前,人头攒动,你来我往。每当我在众多栏目中挑到自己中意的一篇文章时,那种拥有感和满足感绝非一顿美餐所能比拟的。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阅报栏虽小,但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阵地。每次想起或偶尔看到它的身影,我都能感受到那智慧的馨香,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