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写字与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造型艺术,汉字是书法家创作书法的唯一形体依托。有些人特别是中小学生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写字就是书法。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它没有对笔作任何界定,也就是说,只要能把字“做”出来,软笔、硬笔甚至拿着一件可以当笔的东西都可以。汉字的用途首先是记载和交流,这是字的实用功能;其次,汉字是方块字,代表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和审美因素。“书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它侧重于追求汉字的艺术性,正所谓“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是通过用毛笔着墨书写汉字,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清代刘熙载《艺概》中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足见书法内涵之深邃。
从历史发展上看,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则是写字在内涵上的拓展、在艺术上的升华。先秦至东汉前,“书”之义是记述、写字,被视作一种技能。东汉末年,人们在书写实践中逐渐认识了文字的形式美,懂得了书写的艺术价值和表现规律。众多书法家技法日精,书体渐多,借助汉字的形体表达感情、素养、气魄、风格等精神因素,于是形成了书法这门艺术。一般来说,写字只要求正确无误、整洁清楚、美观自然、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就可以了;书法艺术则要求在实用性之外更好地运用“法”——书法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段。书法着眼于形式美的创造,追求内容的典雅、用笔的变化、字形的安排和通篇的布局等,是书法家素养的整体体现。写字对世界上各种文字都适用,书法则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是国粹。写字和书法都依托于文字,但书法在表现汉字的形式和内容上要比写字丰富得多。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理解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不要让学生认为会写字的就会书法。其实,做一个书法家很不容易,往往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写字只是为了准确地表述所要记录的事物,其表达手段是通过书写汉字的基本结构进行的,书写时只要做到点画有别、撇竖分明、准确而清晰地写出字形即可。中考、高考要求用签字笔,要写得规范、工整、易认,分数就会相对高一些。而书法艺术有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和供人观赏的双重目的。很多人可以写一手娴熟的字,写出美妙的篇章,但不会写出令人叫好的书法作品。书法注重求异性,其点画与间架结构讲究变化,讲究方法技巧、艺术现象、美学原理和文化渊源等,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其目的是欣赏,成功的书法作品总是深切地凝聚着书法家濡墨挥洒之际的真情实感。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这段话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所以成为书法艺术精彩绝伦之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品充分表现了他们当时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我们从古今书法大家的不朽之作中都可以得到深刻领悟。
综上所述,书法在含义及其表现汉字形式、内容侧重点上,均不同于写字,比写字的要求要高得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意义上加深理解,更好地把握写字与书法的含义。
知道了书法与写字在教学中的区别,如何更好地学习书法呢?我以为,学习书法离不开对古代法帖的临摹,书法临摹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教学意义上的书法临摹。只要学习书法就必须临摹,书法临摹将伴随学书者一生。只有深入临摹、继承优秀传统,才能更好地创新。同时,“悟性”也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表现在“悟性”上,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怎样体现“悟性”呢?说白了就是要注重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古像古不泥古,做到心中有数,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也要不断对自身实践进行总结和升华,把自己的思维做到由具体到抽象,来一个完美体现,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对每一名中小学生特别是初学书法的学生来说,把握了写字与书法的区别,进一步强化书法学习的意识,在思想上树立鲜明的书法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