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如何补齐农村学校师资“短板” 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高青县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 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升经济薄弱镇学校办学水平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乳山市崖子镇中心学校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崔爱民

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所农村学校是如何获得快速发展的呢?该校校长郭增尧说,这种改变得益于课堂、课程与教师“三驾马车”的助力。

“问题导学”解决教学问题

“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不进去,课堂效率太低了。”“没有好办法,只有让学生跳进题海了。”……面对困境,陈庄镇中心小学开启了“问题导学”课堂改革。启动仪式上,郭增尧《问题导学——我们不得不进行的课堂革命》的报告点燃了教师们期盼变革课堂的热情。

“过去如何进行课堂改革,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经过无数次磨课研讨,如今自己的教改思路很清晰了。”问题导学语文组带头人扈秀云老师说。为了使改革落到实处,学校多管齐下,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实验教师,要求校长、主任上示范课;邀请市、县教研室专家指导,编制问题导学实施指南,为学校课堂改革把脉;坚持“半日教研”雷打不动,以读书交流、课堂研讨、集体备课、专题讲座为常规内容,注重教科研实效;课堂改革在经历了阵痛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即一个问题——核心导学问题(活动、任务);三个步骤——问题提出、问题导学、问题链接;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完善巩固。有学生说:“我的课堂我做主,学习不再是苦差事。”有家长说:“孩子们不再讨厌上学了,作为家长我们更放心了。”

绿色课程厚实学生成长土壤

“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就只开设考试课程;如果是为学生的将来负责,那就把三级课程都开好,尤其是活动课程。”郭增尧是这样理解课程建设重要性的。基于这种认识,学校以“适合”为原则,建构了“综合素质课程、潜能启蒙课程、才能发展课程”三大板块,评价内容侧重态度与能力,实行等级式评价。

综合素质校本课程主要以系列活动为主,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校园吉尼斯、星级少年授星仪式、自理能力大赛等;选修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身心修养类、人文艺术类、公民素养类、科技创新类、生活技能类等35类专题活动课程。潜能启蒙校本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的“菜单式”课程,采取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特长申报等方式,打破了固有的班级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潜能自由选择课程,走班上课;才能发展校本课程是为具有某项特长的学生开设的专长提高课程、特需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社团、学生俱乐部、学生协会、优资班的形式实施,如足球俱乐部、种植养殖社团、航模社团、美德银行、豆豆超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

让教师有峰可攀

两三年前,张洪乐还是陈庄镇中心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现在他已成长为学校名师,多次在市县组织的教师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这让张洪乐有些“始料不及”。

张洪乐只是该校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学校56名教师中有5人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29人次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学校有6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张洪乐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上为我们搭建平台,让我们有峰可攀,我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真幸福!”该校基于“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这一理念,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建立了特需教师培养制度和梯级重点培养制度,将请专家进校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构建了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