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应“不忘初心”
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或介绍办学成效时,往往只谈升学,而且强调其本科升学率,而对就业避之不谈。这些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办学指导思想已经发生了偏移,逐渐淡化了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在这方面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在这种把升学当作唯一追求目标的办学环境中,中职教育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色,甚至变成了价值取向和办学性质截然不同的普通教育。
毋庸置疑,中职学校应该并且要力争打好“升学”这张牌。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学校作为重要的生源基地,有责任、有义务在高考辅导中大有所为,让那些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顺利走进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进行深造,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职业视野、升华人生境界。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努力打好“本科升学”这张牌,不仅是回应社会需求、满足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愿望的举措,也是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如果维护不好升学通道,中职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但是,职业教育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门类,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职学校开办的初衷,完全不像普通中学那样以升学为根本目标。中职学校如果一味坚持只走本科升学这条路,就等于丢掉了初心。这看似满足了一部分家长的愿望,但最终很可能失掉更多家长的认可。在中职教育的生源群体中,有意愿、有能力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看中的是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条件与就业安置渠道。如果一味地鼓励少数学生参加春季高考,而不顾大多数学生的就业需求,这样的中职学校将变得没有任何职教意义。
不忘初心,方能大踏步前行。职业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技术型劳动人才,是前辈们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中职学校万万不可偏离最初的办学宗旨,而应该致力于职业教育,给那些愿意学习专业技术、乐于从事职业生涯的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练好操作技能,将来走上合适的劳动岗位,在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在做好核心任务的前提下,中职学校不能忽视春季高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要创造条件,为有升学深造愿望的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业安置和高考升学是中职学生的两个重要出路,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兼顾,但核心还是就业安置。
办学宗旨回归本位,做好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更能突出中职学校的本质属性,更容易扩大其影响力,增强其吸引力。其中的关键在于设法提升培训质量和就业质量,而不是毫无特色、随便安置。所以,中职学校教师要满怀爱心和责任心,注重改革教学模式,适当处理各科教材,搞好学生日常管理,杜绝教学中的“少费差慢”现象,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中职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岗位。高质量的技能培训结合高质量的就业安置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可能会远远高于本科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