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40年职教发展见证改革开放辉煌成就 掌握宣传话语权 丰富宣传方式方法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 从三个视角看职业教育40年发展与改革 改革开放成就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抓住发展机遇 实现快速发展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

□ 潍坊市教育局高教职教科科长 王先玲

近年来,潍坊市以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坚持“问题入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务求实效”的原则,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实施职业教育“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市、县两级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市“1669”现代产业体系22个专项实施方案都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年底督查,形成职业教育办学最大合力。一是经费保障全面落实。市属高职院校(含市属技师学院)生均拨款标准于2012年底提高到辖区内本科院校生均1.2万元的标准。二是中职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巩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基本实现大体相当,2017年职普比达到42.5:57.5。三是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出台中职校长专业标准和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施20%机动编制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政策,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职业院校特聘兼职技能教师,中职学校生师比达到16.5:1。

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企业、行业办学达到20余所,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凸显。创新采用“聚焦产权、政府参股、企业出资”模式,由市政府出资536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6亿元,在全国率先组建了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得到教育部和省政府充分肯定。公办中职学校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去行政化的先行者。10所中高职院校组建了由企业参与的办学理事会,成为职业院校“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先行者。

三、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基础能力建设跃上新台阶

8个县市投入30.2亿元,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所省规范化以上标准中职学校的目标。在滨海海洋经济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建成运行山东(潍坊)公共实训中心,园区建设入驻高职院校(校区)5所,学生近8万人。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基础建设投资9.3亿余元,我市与心怡科技合作办学将进一步加快步伐。筹建中的潍坊海洋科技职业学院、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被列入山东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预计投资达20亿元。

四、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

率先在全省推进中职(4所)与本科“3+4”、高职(8所)与本科“3+2”贯通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16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三二连读”联合培养,9所高职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培养,打通职业教育向上的“天花板”。积极推进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贯通,先后有500多名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筹建应用型大学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已纳入山东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报教育部备案。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完善,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

五、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了纺织、软件、畜牧、交通运输、智能制造5个省级职教集团和现代服务、化工、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等12个市级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近千家,集团内学校60%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了山东省职教集团联盟。二是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1所职业院校35个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三是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与北京通用航空共建区域性航空和高铁乘务公共实训基地,德国博世公司、东风雪铁龙公司、宝马公司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分别建立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共建“山工培训中心”,校企合作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六、深化内涵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2所高职院校创建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4所高职院校创建为省技能特色名校,4所高职院校创建为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7所中职学校成为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含立项)。二是加强师资建设。出台《潍坊市中职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潍坊市职业院校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实施办法》,以“专家型”校长为引领、“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发布全市产业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依据。近3年来,高职院校新增面向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专业点70个,撤销及停招专业点33个,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点109个。加大投入力度,市、县、校三级共投入1.5亿元,在中职学校先后建设了8批80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23个专业成为省中职品牌专业;自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市属高职院校建设20个产业强市急需专业。四是坚持大赛引领。将技能大赛指标纳入对县市教育工作督导;投入4880万元,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技能大赛基地,承办、参加技能大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