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丁肇中诠释科学精神 鼓励优秀教师流动 山中飞瀑 把“人才”定义得再广泛一些 创新的“基因” 远离“信息焦虑” 谁最早引介了国外标点符号

第5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5
【科苑采风】

远离“信息焦虑”

□ 黄岚

你是否也曾经遇过这样的情形:一个小时要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当发现没有新信息时会产生很深的失落感;每天无数次登录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变得极度焦虑;逛街购物时只要遇见心仪的商品,马上打开手机对比价格……这些统统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映。

不可否认,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包围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手机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随时都想跟上新进度的压力;跟上更多信息,读完了,反而有了空虚的焦虑;于是又花更多时间来看新信息,想要填满这样的空虚。这好似一种无限的循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资讯,我们在心理上为何没有“获得”的快感,反而会感觉焦虑呢?

一份来自英国的研究报告,对这种“看见(手机上)小红点就忍不住想去点击”的强迫性行为,创造了一个时髦的名称——信息狂躁症。不只是“焦虑”那么简单,这种持续处于分心状况下的心理状态,还会使我们分辨不出那些原本可提高生产力的有用资讯,结果减损了应有的生产力。换句话说,就是工作效率下降。

信息狂躁症的根源深植在人类的进化心理学里。在祖先进化的热带大草原上,人类必须提高警觉,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去满足内心对待外界的所有好奇。这种新奇感,会激起早期人类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克服绝种的恐惧,然后去探索可能大有所获的问题;同时也会鼓励身处当今时代的我们,去收集各种外界信息,以此探索未知。

“小红点”的发明源于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因为人们的理性反应总会慢上半拍,所以要用鲜艳的红色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为的是要在第一时间调动人们大脑中的“边缘系统”。我们探索的欲望一旦被满足,大脑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种物质,从而令我们感觉愉悦。如果这个满足期望的时间得到无限延长,那么我们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加倍。所以无论手机还是游戏,都很容易让人停不下来,甚至上瘾。在多巴胺的“鼓励”下,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感在源源不断地支持我们接受新的资讯,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焦虑。

很多情况下,“信息焦虑者”大多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曾有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媒体从业人员、广告策划人员、网络编辑等都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专家建议,如果想摆脱信息轰炸的困扰,不妨在工作之外减少外界信息的摄入,取而代之地培养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也许可以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摘自2018年6月30日《广州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