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的土地上润泽生命的成长
语文教学如同土地耕种,只要精耕细作,就一定有大的收获。无论新课程怎样改,我们都应该多一些耕耘意识,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上快乐和鼓励,植上宽容和理解,播撒爱心和激情。
书法艺术是中华瑰宝,一撇一捺尽显民族智慧。在诸城市密州路学校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书法教育,在“午写”和讲完生字的间隙,让学生拿起笔,端正坐姿,练习横平竖直。时间久了,学生既能书写规范,又能修身养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坚持对上一课的生字词进行听写。大部分学生会要求家长先听写一次,并及时改正书写错误,然后把作业拍照并且发进微信群里,达到互相借鉴和督促的目的。我在批阅作业的同时,做好批改记录,让学生把易错字改在“纠错本”上,达到“堂堂清、课课清”。学生往往是年级越高越是“金口玉言”。为了克服这一顽症,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就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演讲活动,并且评比出演讲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辅导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人人都成为“演讲小能手”。课内阅读主要是根据精心编选的有代表性的例文习得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还需要在课外阅读中实现。我们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以《主题语文丛书》为主线,引导学生从中找出故事性强的作品。学生可以介绍其中一个有趣的情节,也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一段,还可以分工合作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赏析精彩章节等。阅读的方法指导也要多样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清情节,评论人物;也可以提几个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还可以指导学生欣赏语言、写法,或者指导他们做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
根据课程进度和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我每个月都安排相关的学科活动,如朗诵比赛、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连一些内向、腼腆的学生也变得开朗起来。家长对这些活动非常支持,对班级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百。为了利用好《主题语文丛书》,我坚持每天都布置“一米阅读”,要求学生从阅读内容中选取一两篇文章并写出读后感。通过小练笔,学生们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习作要想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思考和特色,仅仅依靠多读书、多积累是不够的,还要亲自去实地体验感受一下才行。比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课《生活中的启示》的习作要求是: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愿意写的其他事,写从中得到的启示,写好后与父母一起分享。我立足课标和习作要求,确定写作方向和目标,动员家长带着孩子爬山、钓鱼、做家务。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又为习作提供了真情实感的素材,提高了其写作兴趣和水平。
语文知识积累和习作素养培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让我们心存梦想,播撒雨露,精耕细作,静等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