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蝴蝶 蜜蜂 点灯人 书香浸润支教路 教师书架 “书里书外”的绘本之力 每本书都是一级向上的台阶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书香浸润支教路

□ 赵妮

从教20年的我,曾3次下岛支教,去过长岛县最北端的北隍城乡,也两次到过自己土生土长的大钦岛。从县城出发到渤海深处的小岛,一路颠簸飘摇,因书的陪伴,6个小时的航程不再劳顿;独自一人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孤独乏味亦因书的不离不弃而变得有滋有味。

——题记

长岛是拥有9所学校的海岛小县,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乡镇岛屿严重的师资不足,每学年的开学伊始,县教体局都要派遣教师轮流下岛支教,几乎每位教师都有过支教经历。其中,有的新婚不久便与爱人分居两地,有的身怀六甲也在所不辞,有的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起下乡,有的即使身体有疾也毅然前往,还有的甚至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每位教师的支教生活都是一本书,书里有思念、有牵挂、有辛酸、有苦楚,但更多的是爱、是奉献。他们用割舍与付出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执着和追求。

书让支教生活不再单调

2002年,从教6年的我第一次下岛支教,来到了北隍城乡。面对即将到来的孤寂和艰苦,我的心情有些低落。从县城坐船一路颠簸,对一个晕船的人而言,煎熬与折磨可想而知。然而,真正的痛苦还在后头。那所拥有百余名学生的学校,只有我一位支教教师住宿。我无法忘记每一个夜晚来临的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无助。萦绕耳畔的是呼啸的北风与咆哮的海浪,简陋的宿舍里寒气袭人,令人难以入眠。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话,一切与外界沟通的现代设备都与我无缘,我似乎与世隔绝了。我甚至越来越害怕黑夜,恐惧夜幕的降临。直到有一天,我随手将学校订阅的《山东教育》带回宿舍打发时光,谁知这一看便迷上了。从此,我认识了魏书生、李镇西、支玉恒、窦桂梅等教师;办公室里的《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之友》等教育杂志开始伴我入眠;我的一半工资也毫不犹豫地用来买书。我的生活开始充实起来。

每天,夜晚是我最盼望的时刻;每晚,我会饥不择食般钻进书海。我不再埋怨夜的漫长,也不再觉得乏味寂寞,手不释卷让我聆听到了大师的教诲,感受到了圣贤的脉搏;精神的日渐丰富、思维的日渐深邃,让我越来越享受这种生活。

书让语文教学轻舞飞扬

支教的第二年,我辗转回到自己的故乡——大钦岛乡。在那所只有一个班级的小学校,我只能任教一年级,这对一直任教毕业班的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开学初的汉语拼音教学着实让我头疼不已,特别是在教复韵母“ui”和“iu”时,学生经常混淆,我也晕头转向,请教老教师也无济于事。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篇文章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课堂上我眉飞色舞地给学生讲书中的小故事: “‘i’是蚂蚁,‘u’是乌龟,蚂蚁没有乌龟爬得快,它跟在乌龟的后面,就读‘ui’;蚂蚁后来爬到乌龟的前面去了,大家说应该奖励它什么,小朋友一起说‘优’,所以i在u前就读‘iu’。”这个小故事,学生们感觉甚是有趣。于是,接下来的拼音教学便水到渠成,学生们还学会了编故事、讲故事,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书让班级管理游刃有余

岛里的孩子很朴实、很单纯,但受地域影响,他们常说粗话,给他人起绰号,听起来不雅。

那日,我刚走进教室,一鸣便一脸不悦地站起来说:“老师,小翔说我吃的饭是‘狗屎’。”语毕,学生中发出一阵哄笑。看着一鸣的脸越发涨红,我心里有了对策,前几天读的书此刻派上了用场。

我故意咳嗽了几声,看了一眼小翔,微笑着说:“孩子们,老师前几天读了一个小故事,感觉受益匪浅。我想与大家分享,你们想不想听呀?”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即正襟危坐,急不可耐了。于是,我不紧不慢地打开了话匣子:“一日,苏东坡在跟佛印交谈时,问大师:‘您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非常高兴,接下来他恶作剧般一笑说:‘我看师傅的坐姿倒像是一堆牛粪。’佛印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苏东坡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回到家里得意扬扬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输得实在太惨了。佛印大师心中有如来,所以看你像佛祖;你心中只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故事戛然而止,再看小翔,早已两腮绯红,羞于抬头……我想:无须再讲任何道理,类似的错误小翔不会再犯,那些调皮的孩子也不会再犯了。书,给我智慧,帮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教学难题;书,帮我支招,替我化解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追忆支教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平凡而朴实,平淡又难忘。这5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5年,因为读书让我成长起来。我不知道自己一共读了多少篇文章、多少本书,但是,那段日子却是我灵感的高发期。每读完一本书,我都有写作的冲动,半夜起来写随笔是家常便饭。尤记得处女作《爱,教育成功的永恒》发表在《烟台教科院学报》上,那一次,铅字印刷带来的兴奋感开启了我的写作生涯。笔耕不辍的我一发而不可收,陆续有拙作发表:《那天,我没戴眼镜》被《班主任之友》录用;《请给学生一分钟》刊登在《中国德育》上;《请给学生失败的机会》《一节失败的语文课》先后在《山东教育》上发表;《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愿做冬天里的一棵树》《点亮心中的明灯》刊登在《烟台教育》上;《体味,亦是一种美丽》入选烟台市教师阅读随笔获奖作品选《穿越生命的流光》一书;先后有20余篇论文在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2010年,支教回来的我参加了“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与专业成长”演讲大赛,面对40位来自各个县(市、区)的佼佼者,我的演讲获得了一等奖。如今,我很荣幸地成为“烟台市语文骨干教师”、长岛县“十大优秀读书人物”,我执教的语文课荣获省优质课。我觉得,这一切都要感谢支教的那段日子。因为在那个远离陆地的小岛上,抛却了世俗的喧嚣与浮华,只是静静地与书为伴,终于迎来了“厚积而薄发”的一刻。

读书,演绎了我不一样的支教生活;书香,浸润了我难忘的支教路。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