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避免“过度教育”
在家校交流过程中,笔者得知,有些家长经常犯“过度教育”的错误。他们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得太多,过分照顾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冒一点儿风险。
大量的实例和科研成果表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过度教育”不仅削弱了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且扼杀了孩子的创造灵性,还窒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依赖心理特别强,很难具有努力探索未知世界、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他们在儿童期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身上出现许多毛病。例如,倔强、任性、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懂得关心别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做事被动、消极、胆怯;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
笔者认为,每一位爱孩子的家长都要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在爱孩子的同时要保持理智,并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方法一:对孩子爱而不娇。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天性,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但是,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必须爱得适度。鲁迅说得好:“一方面要真挚地爱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严格地要求孩子。”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一定要坚决拒绝,而不要屈服于孩子的眼泪和哭声。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方法二:尊重孩子,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为人父母者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自主性、发展潜力和内在要求的个体,而不能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物或单纯的接受者。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孩子独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并且让他们独立地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方法三:鼓励孩子融入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二是孩子与小伙伴的关系。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既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他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
此外,“以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孩子社会性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小伙伴们多交往。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并且养成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