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同心聚力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 在竞争中创新求变 创新型人才培养“六要素” 探索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专家视角】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

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

□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 林金辉

我们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目标的探索,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校大规模扩招后,人们明显感到了教育资源不足,便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缓解我们教育资源不足这个矛盾?”

从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来看,如今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是3779万人,而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只有50万人左右,仅占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1.32%。现在看来,作用并不明显。

再来看“满足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有没有这个功能呢?有,但是不应该把中外合作办学看作“学生上不了公办学校,上不了好学校,就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走捷径”。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应该回归初心。怎么回归初心呢?从政府的角度,我建议,在制定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时候要有政策导向,有政策目标。我把这个政策目标表述为中外合作办学对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有人说,中外合作办学30多年的首要经验是以开放促改革。陈宝生部长在2017年教育部工作会议上也提到,“要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辐射作用”。我认为,这些都是这个意向。所以应该说,现在确立政策目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条件是成熟的。

促什么呢?我认为有4个方面需要“促”:

第一,要促进高校内部的学科建设。

第二,要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

第三,要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第四,要促进全国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双一流”建设。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应该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新动向,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发展趋势。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中外合作办学应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外合作办学几十年的成功经验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外合作办学独特的制度设计;第二个方面是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中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经验。要利用国际组织,比如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介绍到国外去。要在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规则制定中增强话语权,贡献中国方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互学互鉴,一些成功经验甚至影响到外方院校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反哺效应”。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