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美育体验的高中音乐教学初探
几年来,我立足于课堂教学及学生德育,从实践到理论,从现状到改进,从思考到行动,将音乐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进行有机对接,使自己的音乐课堂及课外活动变成了美育的主阵地。
融入社会生活元素,使音乐课堂入情入境。凡是音乐都源于生活,尤其是教材中的名曲名篇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感兴趣的时政,进行形象的比喻或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意境和愉快的学习情境。例如,去年冬天,在教《茉莉花的芬芳》一课时,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先给学生讲茉莉花的知识,而是给学生放了一个视频。内容大概是:习近平主席访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小外孙女演唱中国歌曲《茉莉花》。音乐响起来,学生们个个探着头,瞪大了眼,竖起了耳朵。这时,我提出了3个问题:1.歌曲名叫什么?2.有多少同学唱过?3.美国总统为什么给他的外孙女选这首歌曲送给习近平主席及夫人?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学生低声唱,有的学生与同学讨论……就这样,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一直到这节课结束。
融入新的音乐元素,为音乐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将新的音乐元素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产生意外的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欧洲民间音乐》一课时,我发现,由于地域、文化存在差异,我们的学生对欧洲的音乐不感兴趣,乃至心生排斥。鉴于此,我有意将中国的民间音乐作为重点,首先选择了几种民间音乐,让学生去品味;然后,播放经典的欧洲民间音乐,让学生欣赏,并且把二者进行对照。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产生了兴趣,而且打开了思维。
融入传统、本土元素,培育民族情感。音乐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因而音乐教学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汲取,不会脱离地域乃至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吸收。例如,我在教《保卫黄河》这一课时,没有拘泥于教室,而是将课堂搬到了20公里外的黄河边。学生们站在汹涌的黄河岸边,伴着《保卫黄河》的曲子,聆听着黄河的涛声,斗志昂扬的英雄儿女形象闪现在他们的脑海中。随后,我根据课堂设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舞蹈、戏曲等形式的排练。
融入校园生活元素,实现音乐实践活动的课程化。我大胆地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并自主制定了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并且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同时,我把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另外,我引导学生建立合唱、校园集体舞、歌舞剧等社团,并开展活动;结合学生的基础、天赋和兴趣,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地方艺术资源融入教学研究,尝试开发了一系列音乐课程。
(作者单位:郓城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