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研究无处不在 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 用仁爱之心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 “非遗”文化进校园 表扬有技巧 家校携手成就最美教育 把教育智慧融入班级管理

第7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7
【班级管理】

家校携手成就最美教育

□ 临清市教育局 钱忠艳

这几年,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了。这是好事。但是很多人理解错了“专业发展”的意思,不是从提高专业素养上来关注教师成长,而是千方百计地培训教师的教育技能。在他们看来,教师只要管理班级的方法越熟练,教育学生的办法越新颖,专业就发展得越高端。这样产生的后果是,教师的很多梦想和学生的快乐一样,都被挤碎了。其实,他们都已经忘了,教师、学生的成长还可以从多个方向、多种可能、多个视角去转化和优化。比如,关注家庭环境,转化家长观念。

前不久,我回到了农村老家。表姐对我说:“俺这孩子就是打工的料,上学不中用,调皮捣蛋。上次考试,数学才考了40分。丢死人了!因为这,他的爸爸狠狠地打了他一顿,现在,他还是赶不上。看来,孩子没有上大学的命,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就随他去吧!”我说:“你要拿出耐心,陪着他一点点进步才行。”表姐急忙摇摇头,说:“我哪有那闲工夫!能学好的,不管也学好了;学不好的,管死也学不好。”

孩子上学开始学不好,父母“狠打几顿”,还是没有成效就算了,因为“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这些话,我从家长口中听得太多了。每每听着这样的话,我总是试图说服他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习更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可往往等不到我的话说出口,家长们就打断我,表现出已经尽力了的无奈,仿佛学不好才是他们的孩子的宿命。

但我面对的是一个多么精明的孩子啊!他敏感而多情,父母一次一次的“狠打”,让他恐惧;之后的“随他去”,又让他失去了学习动力;父母屡次当面斥责他“不是学习的料”,让他丧失了信心;“应试教育”和父母的不作为,使他失去了兴趣。一没动力,二没信心,三没兴趣,孩子的学习怎么能够好起来?

一条巨大的鲸鱼,在训练师的鼓励和赞赏中,慢慢地、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调节高度,最终能够跃出水面6.6米。面对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拿出爱心和耐心,表扬孩子点滴的进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学习的关注、老师对他进步的赞赏,这个孩子怎会不前进?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幸福指数,关注他们求知的欲望,而非舍本逐末,仅仅关注分数。这应该是检测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师应当携手家长,以先做学生的心态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反思改进教学,关注那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细节,探寻每一名学生成长的故事和学科教学丰富的内涵。心态变了,教育的焦虑便少了。当教师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中时,就会受到职业带来的内外的一致性滋润,从而获得人生的智慧,抵达帕克•帕尔默所言的“深层愉悦与外部世界深层渴望之间相遇交融的圣地”,而不再把教师职业看成一种外在的、牵累身心的负担。如果经历了这些之后,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更好的自己,那便是这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