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与读书有关的日子 小学数学教师要懂提问之道 关注差异 收获精彩 做中学 学中做 “肢”语含爱意 育人于无声 “听”“看”“想”“说”:传统学习习惯的四个基本面 德育课程一体化应立足常规着眼细微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德育观察】

德育课程一体化应立足常规着眼细微

□ 魏德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立足农村中学实际,我们首先落实好常规德育工作。强化课程育人的基础作用,设计德育课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通过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特别是对一些单亲家庭学生及留守儿童加大心理辅导力度,尽最大努力使每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同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踊跃参与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了红歌演唱比赛,让学生领悟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举办了一系列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魅力,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化进步。此外,还利用学雷锋日以及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家校联合,多层次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如果着眼于细微处发力,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们创新“微德育”模式,“小”题“大”作,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养成教育的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对基本的道德行为做到明辨是非。在学校宣传栏里、班级墙壁上张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等一系列宣传画,每星期利用“微时间”开展一次“微习惯”课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习惯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特点,利用“督促卡”引导学生仔细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最终养成好习惯。学校还结合社会变化,从细节入手,关注德育“微问题”,搭建学生成长“微平台”,培养学生的“微习惯”。利用好各类教育服务平台、QQ群及微信群,介绍、宣传师生身边的优秀人物,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最终形成学校德育新特色。

(作者单位:蓬莱市村里集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