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为了实现区域内办有质量教育的目标,我们做出了诸多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们坚持谋划在先、超前决策、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在实践中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新的途径,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行政推动,提升“互联网+教育”的实效性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和制度保障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我们从区级层面做好全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组织协调,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制定和完善基础环境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应用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评价机制和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培训会、建设与应用推进会,认真分析区域内各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对标学习区内外的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和做法,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进行统一部署,让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在学校和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智慧校园。
(二)搭建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应用
我们建设了周村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校校注
册、人人应用”。为推进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我们成立了平台应用推进小组,制定平台应用推进计划,实行“分组挂包,校校必到”。采取“面上整体推进、点上重点突破”的做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区域性应用。引进了万校云资源,为全区中小学任课教师提供了同步到课、一课一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班班通。与此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的有效融合。
(三)落地课堂,实现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全区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灵动”的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对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出台了《“自主、合作、探究、灵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制定了各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推进学科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途径,从细节入手,从基础做起,引导学科教师积极研究探索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在部分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利用微课等学习工具以及即时反馈系统开展数据诊断式教学。此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课前学习的即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数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中学语数英采取“大翻转”模式,即自主学习课加展示检测课。对中学其他学科,则采取“小翻转”模式,与语数英3学科环节类似,但要求当堂完成,拓展提升。
微课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绝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只有在知识的难点处、疑点处、易错处、考点处、生长处,才需要借助微课实施“翻转课堂”。在自主学习方面,强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通过看微课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学习,即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贯穿“先学后教”的理念,绝不能让微课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四)开启“名师直通车”,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区教师进修学校面向全区初中学生和家长,科学地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设了网络直播“名师直通车——空中课堂”。名师们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中小学衔接课程、“引桥”课程、起始年级学科教学指导课程、家庭教育等系列讲座,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五)优化作业设计,助推减负工作的深化
我们开展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小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借助课题研究,探索优化作业的管理策略与途径;二是创建与完善了区域学科优质作业资源库,大力推进作业教学教研的供给侧改革;三是注重基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有效作业调查与研究,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区域作业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突破。
(六)开展“互联网+家庭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开通了“周村区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创设“通知公告”“校园风采”“政策文件”“教养策略”“好父母课堂”等栏目,面向全区教师、学生家长推送家庭教育信息。家长在移动端就能了解孩子的情况、学校的动态,接受专家的指导,他们的多种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各学校建立了家庭教育微信学习群,通过“微信课堂”适时推出家长网络平台自修课课程推荐目录和读书会活动,并根据时间节点和育人要求为家长提供内容系统、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家庭教育课程,突破师资、时间、场地、经费等限制,快速扩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面,满足了家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2017年,我们又为家长提供线上微课学习内容,为区域内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服务,让家庭教育工作更加精准、科学和有效,实现家庭教育从统一供给到私人订制,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服务。
二、学习交流,提升“互联网+教育”的引领性
(一)提升教育信息化理念
通过“走出去看、引进来讲”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通过校长论坛、务虚会等开展内部研讨,提升校干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结合本区实际,组织校长、教研员到无锡、杭州、重庆、北京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验。这些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周村区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开展“互联网+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学科培训、技术应用培训、暑期教师网络研修等有效措施,引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和技术服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带动和帮扶作用。
(三)提供过硬的物质装备
坚持高起点规划、按需分步实施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校园网硬件设施和系统应用平台配备,建立完善学校数字化网络系统,建设和优化信息化环境,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应用。2018年8月,面向全区中小学使用的综合性创客活动实践基地,周村区中小学创客教育活动中心“燃梦创客空间”建成。活动中心总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建有五大功能区(学习活动区—启梦、制作加工区—造梦、机器人拓展区—创梦、综合体验区—秀梦、休闲交流区),可同时容纳200余名学生进行创客学习、加工制作、体验、交流等。中心开发相关创客课程,完善区域创客服务体系,侧重于创客能力的提升与拓展,与学校创客空间共同构建“高低搭配、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格局,为全区中小学培养创客师资人才,展示学校创客活动的成果,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
三、科研引领,增强“互联网+教育”发展活力
(一)做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实践研究
周村区有3所学校通过了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验收,其中1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区教体局及另外2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二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新增单位。
(二)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现申报的“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运用‘321—LBYOD’模式创新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研究”“信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3个“十三五”全国数字化学习研究规划课题在教育部数字支撑研究中心立项;组织相关学校参加智慧学校实验课题研究,开展智慧学校创建;申报中央电教馆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基础教育智慧阅读平台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参与了淄博市“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发展路径探索”课题。
四、以赛促用,搭建“互联网+教育”展示平台
全区以比赛活动为抓手促学促用,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在区内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NOC创新实践、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微课制作与设计大赛、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模式创新说课比赛、基于“互联网+”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环境下师生信息化能力比赛等各项活动。定期举办全区微课大赛,选出优秀作品并推送参加全市微课大赛。在全市微课大赛中,周村区连续两届名列前茅。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发展,为国家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