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班主任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班主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成长。因此,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仅关系班主任的职业成长,更关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热爱教育事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动力,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教育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人,才能积极学习、反思、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工作才有激情,爱心、智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在今天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上独守自己的精神殿堂,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虽然很平凡,但我们决不能只满足于做“保姆”或“警察”型的班主任,要在岗爱岗,尽职尽责。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习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夯实了理论功底,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观念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对班主任素养和班级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班主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读书是提高班主任素养最有效的手段。要读专业书,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更要读一些教育报刊,浏览一些教育类网站,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钻研管理艺术,提升专业能力。其次,要向同行学,向名师学。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最后,要在干中学,学中干。
自觉反思总结,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必由之路。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学生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出现的问题也就多种多样。因此,班主任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反思主要包括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对教育理论的反思。通过反思可促进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完善,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反思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锤炼和提升过程。反思是一位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换位思考是班主任反思的重要形式之一。
研究借鉴成功案例,不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班主任的许多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摸索逐步形成的。班主任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班主任仅有学习和反思的意识不够,还要有搞研究的意识、借鉴成功案例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将自己学来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去摸索一些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