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增强与他人交流沟通、团结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进团结合作体验。体育课的首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而体育游戏活动有比较强的趣味性,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玩乐,使学生不但玩得开心,而且学会体育知识,增强团队合作观念。如在进行练习跨栏跑教学时,教学单元前部分可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目标挑战,体验运动的乐趣。教学单元后部分,教师可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让各小组学生自定比赛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教学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说出心得,并总结学习成果,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开展游戏竞赛,激发团结协作动机。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团结协作动机。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获取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课堂能够“活起来”。比如,在角色练习中,把班级里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学生扮演见义勇为的好少年。“小偷”跑出15秒后,好少年开始“追捕”,路线不限。在10分钟内将“小偷”全部抓获者为胜。这是一个耐力竞赛的教学片段。教师以创设“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境,开展耐力跑的游戏性活动,改变平时计圈跑、定时跑的形式,克服单调枯燥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团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情境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精心策划游戏内容,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针对当下独生子女团队合作观念不强的特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使他们在参与游戏的娱乐中产生兴趣,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在组织开展游戏“多足跑”时,可以预设两人、多人合作的游戏情境。首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学生游戏规则:先是两人一组,用绑带绑住脚,“两人三足”向前走,然后试着进行“三人四足”“四人五足”“五人六足”向前走……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开展小组讨论,出谋划策,领悟方法,最后得出要领:在游戏中,只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