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育法
音乐教学相比认知教育,更多用到的是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感受音乐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对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音乐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促进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实践证明,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并能够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教师简单讲述《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感受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站起来,万众一心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就这样,将学生代入爱国人士的情感,他们就会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爱国情感。
真情实感的表达需要教师首先营造一个特定的情感氛围,通过教学情境的设定,使学生投入情感表达中,在大环境中表达出真情实感。设定教学情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同时能带给学生精神层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过新年》这首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PPT的形式来给学生设定过新年的情境,使学生联想到真实生活中过新年的种种场景,在放鞭炮、吃饺子以及挂灯笼的情境中体会音乐节奏和形式的变化,在学习音乐乐理的基础上体验视听盛宴,在欢快、活泼的节奏中感受新年的祥和。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提示,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对音乐整体的重要性,从而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素质。
音乐这一学科所依赖的必需条件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需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一段音乐后阐述所看到的画面,表达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理解音乐的目的。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索音符更改后的片段,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将生活融进课堂,将生活中的所看所感应用到音乐想象中,从而充分理解音乐专业知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忽视某一门课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关注自身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了解每名学生的真正诉求,并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课堂上做学生的良师,教给学生正确的乐理知识;在课下做学生的益友,与学生达成心与心的碰撞。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