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活着》
《落难的王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在导读这篇课文时,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感觉还是没有理解透彻。直到读了余华的《活着》,我才真正理解了这段话。
读《活着》时很痛苦,我几次想放下不读,却始终没能做到,因为那份痛、那份惑。也许,这就是余华写作的本意所在吧。太难了!但是,还要继续写。
我好像和余华一起坐在田埂边的大树下,听老人福贵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名字充满了希望与祝福,可惜他的一生既没福也没贵,有的全是灾难。
福贵是个嗜赌成性的地主家的少爷。他赌光了全部家业,又在为母亲求医的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再被解放军俘虏,最后被释放回家。至此,我以为福贵可以平静地活着了。虽然没有了家业,但他可以与家人一起辛勤劳作,用行动叙写后半生。
然而,我错了。福贵的悲剧是在他回家之后才开始的: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含辛茹苦地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接着,儿子有庆因献血而死,女儿凤霞因大出血死在产床上,妻子家珍因病痛去世,女婿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因吃豆子太多而被撑死。读着文字,我心痛难忍:“福贵,你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啊!你有怎样的无奈啊!活着,多么不容易啊!”
我多次想放下书,就是因为这份残忍。我甚至怨恨余华,怨恨他的冷血与残酷,怨恨他的不正常,怨恨他的不光明。
我不明白他写这本书的意义。他把一切美好都撕碎、毁灭,并安排在一个人的身上,是为了什么?直到最后,我看到福贵和那头被他唤作“福贵”的老牛相依相伴,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温柔的夕阳下正常地活着时,我顿悟了:活着就是最好!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我心里的痛也一点一点如潮水般涌上来。在为命运多舛的福贵哭泣的同时,我又被这个苦命的老人身上散发出的乐观主义思想感染。这是因为,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怀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至此,我理解了作者:他以他的旁观和理性,告诉读者至简的生命大道;他以反复撞击心灵的残忍,磨炼着读者的刚毅;他以他的独特,预示着生命中的种种可能。
福贵尚且乐观地活着,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好好地活着呢?乐观可以让苦难开出快乐的花儿。
如今,每当看到这部小说时,我就会想到作者余华:他是怎样坚强的一个人,才能去想象、描写出那么悲惨的故事?他曾经历了什么,才有如此深刻的参悟?也许小说背后的故事更令人深思。
再难,也要好好活着。活着,就好!
感恩福贵,感恩余华,感恩《活着》!
(作者单位: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