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及就业方法探讨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中职倾斜,中职毕业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中职学生容易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陷入“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规划管理学业、职业生涯的能力,使其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提高认识,让职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首先,要进行入门教育。学生一入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学校班级可组织开展“我的职业设计”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理想,并明确实现职业理想应该具备的素质,引导学生在学校规定的选修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强化方向,主动适应职业要求。
其次,要进行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高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主动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职业兴趣,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再次,要进行适时的就业教育。针对毕业年级学生,要重点进行创业就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以及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需求信息。
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
中职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没有工作经历,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全程性人生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要持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行动教学,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在低年级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进行学业规划与管理。在毕业年级要开设法律课程和就业实用文体课,指导学生书写个人简历、求职信等,还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帮助学生增加应聘和自荐的技巧和水平。
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职业品质,积极开展实训实习以及校内外拓展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教师和学生要经常到用人单位参观考察,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要定期召集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自己的经历,用鲜活的事例激发在校生的职业兴趣。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对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薪资待遇期望值过高、对职业兴趣目标不高等心理困惑,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并加强创业意识培养,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敢于、善于就业创业。同时,要结合课外活动,如举办就业演讲或模拟求职应聘现场,使毕业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健全制度,保障学生毕业时顺利就业
学校要形成就业安置制度化体系,通过与知名企业建立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签订《定向培训录用协议》,组建“专班”定向培养未来员工,企业负责安置毕业生就业。学校在学生报到时就与学生签订《毕业生就业推荐协议书》,毕业安置时由学校将学生输送到用工单位,并实施一年以上跟踪服务。学校可以与所在地市及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建立用工信息网络,选择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稳定可靠的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实习基地,通过实习使企业与学生双方增强认识和了解,从而实现就业。
同时,学校可以在教学时把企业生产搬进校园,让学生直观感受企业文化,每周定期安排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生动事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奋斗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此外,学校要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向社会有关企业及在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