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生活礼赞 感同身受国与家 往事 从“吃不饱”到“吃不了”的嬗变 健康长寿是吃出来的 裙裾飞扬话变迁

第7版:新生活礼赞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生活礼赞
07

往事

□ 王领弟

6月来临,干热的风一吹,小麦熟了,杏也熟了。

那户人家的母亲早盼着这一天了。从第一颗杏泛黄开始,她家的早晨就是如下情形:一一把4个孩子唤醒,然后轰他们上山寻杏吃。4个孩子像猴子一样东南西北蹿到山上,细细找寻。他们只能在树下找寻掉落下来的,小的、病的、蔫儿的、有虫儿的。每棵杏树都是有主的,不能乱吃。自家树上的好杏也不能动,那是用来换钱的。趁没人看见,偶尔可以偷食一两个好的。吃个半饱,好运气时吃个大半饱,然后回家吃早饭。

山里季节来得晚,阳光照耀不均匀,杏成熟的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月,4个孩子就要吃一个多月的孬杏。即使不愿吃了,母亲还是照样往外轰人。况且,俗语说:“桃养人,杏伤人,李树底下埋死人。”杏吃多了也是不好的。

所以,几十年后,母亲愧疚地说:“叫你们吃了那么多杏!先吃杏垫垫肚子,才能少吃点儿饭;少吃点儿饭,才能省下点儿粮食。”4个兄弟姊妹面面相觑,才知道那是救命杏。

往事里,除了杏,还有君迁子。

君迁子就是软枣,一种像小枣而色黑、皮里裹着一包籽儿的山果,秋天成熟。现在的超市和集市上几乎见不到它的身影,但每个山里的孩子都吃过——虽然多籽儿,但是很甜、很有嚼头儿。

即使这样,还得跟别人抢着吃。这个“别人”,正是老鸹和喜鹊。秋天,鸟儿也琢磨着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它们的藏粮处在石墙的缝里、屋檐下、较高的山崖上。4个孩子早被传授了经验:等到冬季来临,到哪儿可以探囊取“枣”,一吃为快!

岁月轮转,又是6月。干热的风一吹,小麦黄了,杏也黄了。

春天一树一树繁花的地方,现在都结满了金黄的或由绿变黄的杏。如果你上山游玩,恰逢收工的农户,他们会热情地招呼你:“吃杏吗?摘就行。那边的没人要了。”村里人只摘最大最好的来卖,大部分都剩在野地里了。你大可放心地边摘边吃,直到吃得酸倒牙。不会再有哪位母亲为了省粮食而把孩子赶上山吃杏了。

以前,为了生存,村子里种的树都是能“结果子”“有用”的:柿子树、山楂树、核桃树、枣树、桃树、花椒树,当然还有杏树。今天,如果你来到这个村子,会惊喜地发现还有观赏性的花木:路边是江浙一带最新品种的月季树,那位母亲家的南墙上是刚过花季的绿蔷薇,一家门前的瓦瓮里正铺展着一叶莲……

当“吃”不成问题,生活超越了“吃”的层面,这时,人们才有心情侍弄花花草草,才有了对美的观照,对优雅环境的高要求。

如果看到干净整洁的村路、墙上挂着环境负责人的小牌子、乡政府投资修缮的路边安全垛子墙、街口两三个排列整齐的绿色垃圾桶,你可不要惊讶。

如果你沿着乡亲指引的小路,登上北山,俯瞰整个村落,绿树掩映中,露出灰的、红的、蓝的屋顶,还有村委会办公室屋顶上那飘扬的五星红旗,恰好你的脑海里有个旧影子映衬着,你就会感慨:“杏熟时节今又是,换了新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