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既需要班主任的耐心,更需要班主任的智慧;找准管理的切入点与着力点,能够让工作事半功倍。
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遵规守纪习惯。学校教育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从小就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能够迅速融入集体学习和生活中。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时,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现分组互助或团队协助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具体管理中,要以先进带后进,多鼓励,多鞭策,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关心,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密切注意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效果,及时查找问题,做出补充安排和科学微调,保持学生成长的管理主线不动摇,激励学生健康成长、良性发展。
找准着力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男生崇拜英雄,女生崇拜偶像。班主任不妨因势利导,引导、激励他们,再由此延伸到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英雄和偶像的事迹,看似和班级管理毫无关系,实则对班级管理有可借鉴之处。可以开展专题讨论和讲座,从英雄和偶像的事迹中提取出普遍性的、可供借鉴的教育因素,再联系身边品学兼优生的事迹,归纳共性,让学生自觉产生向往、学习、模仿的动机和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辐射作用,使班级管理工作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把握管理脉搏,持之以恒地开展赏识教育。任何班级在管理和学习上都会存在不均衡发展的情况,出现良莠不齐、参差各异的局面。班主任既要顾及大多数,又要照顾后进生。下大功夫、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通过问卷、座谈、家访、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措并举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对后进生,班主任要结合其个性特征,利用其喜好和特长对其进行赏识教育,并有意创设让后进生展示自身特长和喜好的平台,激发其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班主任应认识到,后进生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对象,他们只是暂时在心理、学业等方面发展滞后,是尚待雕琢的璞玉,更需要关心、爱护,也更需要提供价值认同的平台。
贴近管理对象的成长需要和发展趋势。小学生正处于天真单纯、好动好奇的阶段,心理发展非常快,变化非常大。早期阶段,他们仍属于顽童,对学习对象、方法和规律蒙昧未知,精力分散,爱好玩乐。中期阶段,经过规范的学习引导,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对学习和成长产生潜在的需求,虽仍爱玩乐,但已开始形成理性的自尊心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晚期阶段,学生开始显得少年老成,特别追求自身的独立性,渴望被认同、被赞赏,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走向极端,容易自暴自弃或者肆意叛逆。所以,晚期阶段是小学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基于此,班主任既要抓好共性特征,制定好规章制度,营造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又要抓好个性特征,从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科学施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规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