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合力 教子成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进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晋时期,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学书法。一开始,王献之的热情很高,劲头很足;可是,时间长了,感到乏味。他说:“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王羲之指着18口大水缸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父亲的话燃起了王献之的学习激情。王献之用完一缸水后,感到字写得不错,就把作品拿给母亲看。王夫人指着“太”字的下部说:“只有这个点写得像羲之。”王献之一听就傻眼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父亲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个点。这时,王羲之鼓励道:“学书法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不全在字内,还在字外。除了练字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父亲的教导使王献之深受启发。在父母的教导下,王献之写完了18缸水,成了书法家。
王羲之夫妇教子成才的故事,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目标一致,配合默契。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团队,只有目标一致、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后,让母亲欣赏自己的作品,母亲准确地指出“只有这个点写得像羲之”。当他失望时,王羲之则进一步鼓励他。夫妻二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励儿子向着“书法家”的培养目标前进。试想:如果王羲之与夫人相互否定,各执一词,王献之就会无所适从。如此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统一领导,维护权威。一个家庭中要有一个“领导核心”。这个“核心”要善于引导、教导、指导、督导孩子健康成长。“领导核心”还需要另一方的支持,让其成为孩子的精神偶像。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崇拜父亲,抑或崇拜母亲,自然就会形成影响力。“只有这个点写得像羲之”这句话中表露出王夫人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无形之中维护了王羲之的领导权威,使王献之“亲其师、信其道”。当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威信高不高,还要靠过硬的自身素质。父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系统思维,全面发展。人生、事业是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工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功夫在诗外”。王羲之在培养孩子苦练书法的同时,还注重书法之外的功夫。他让王献之读书修身、野外观光、锻炼身体,以外功促内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当今,很多家长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品行修养、体育锻炼、劳动实践教育,这是错误的。
科学指导,教子有方。生儿育女,贵在教育;教育之要,贵在得法。王献之练完一缸水后有些飘飘然,王夫人委婉地提出批评意见;而王献之感到失落时,王羲之又加以鼓励。王羲之夫妇一唱一和,激励着王献之成长。试想:如果王献之飘飘然时,王夫人迁就他,他就可能裹足不前;如果王献之受到批评后,王羲之再讽刺一番,他就可能自暴自弃。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缺少正确的行动。有的父母配合失当,宽严失度;有的父母只关心结果,不注重教育过程;有的父母任性而为,要么过度溺爱,要么过度严格。
严格管理,善始善终。教育孩子成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种严格管理、持之以恒的慢功夫。教育思路再好,家教不严、缺乏恒心,也难以成功。王羲之为王献之立下“练完18缸水”的目标。然后,王羲之夫妇坚定不移地督导儿子完成任务。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为孩子绘制的蓝图很宏伟,制订的计划也切实可行,可执行起来却虎头蛇尾,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每一位家长都责无旁贷。为人父母者只有携手前进、心领神会、科学施策,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肥城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