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导入 课堂缤纷
现代教学理念的渗透为美术学科注入了活力,而导入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窗口。教师只有对这一环节进行优化处理,采用多种形式启动学生感知,才能触发他们的思维和灵感,使他们赢得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打造缤纷的美术课堂。
视觉导入,启动学生感知。美术学科是一门注重“看”的课程。教材中涉及诸多艺术作品,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和色彩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我会抓住美术学科的特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感知意识,自然能够顺利启动课堂教学。在视觉导入环节,我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在观察、识记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睛牢牢地被图画吸引住了,学习兴趣很快被点燃,思维快速转动起来。这就为课堂教学启动做好了铺垫。例如,六年级美术下册《形色协奏曲》一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绘图技法。这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为此,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我采用作品展示的形式,将《山川》《窗外无月》等优秀作品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身心受到震撼,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大大提升了。
听觉导入,触发学生灵感。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呈现差异性。在课堂伊始的5到10分钟,他们的关注力比较集中,识记知识的速度也最快。基于这一点,我把握好这几分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听觉导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多元的,最常见的就是音乐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两种。无论采用哪一种导入形式,都要进行综合考量。我根据美术教学内容需要,将音乐作品导入,播放欢快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我知道,讲故事能给学生的听觉以刺激。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灵感得到触发。例如,在讲《壶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壶的历史和文化,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壶的认知。“壶是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的东西。你们知道壶是如何产生的吗?对于壶,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接着,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他们对壶的了解是浅显的。当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时,我立即讲了《壶的故事》。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内容,因而听得格外认真。这个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古人的智慧和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触觉导入,聚焦学生思维。触觉导入,就是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材料、作品,完成对事物的认知。这种类型的导入更加切合美术学科特点,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触摸实物游戏就是触觉导入最典型的代表。在游戏中,学生能够触摸材料实体,对材料的特点会有更清晰的认知,到手工制作时自然会选择更好的材料。在教学导入前,教师要做好事先的备课,精准把握本节课的内容和所需材料,然后借助材料投放和趣味化的触摸游戏引发学生触觉体验,找到学习知识的切入点。例如,在学习《瓶花与水果》时,学生虽然对各种瓶花和水果有基本了解,但脱离了实物后,对它们的认知程度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我先展示各种水果和瓶花实物,再让学生蒙上眼睛,依次触摸这些实物。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自身经验和触摸对实物的特征进行识记、判断,对瓶花与水果的造型有了基础感知。然后再进行临摹,自然是轻松的。
异彩纷呈的导入形式对学生产生的激发作用是显著的。传统导入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现实需要,甚至会阻碍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师不妨转换教学视角,从视觉导入、听觉导入、触觉导入着手,让学生产生直观感知。这样的导入形式定然会让学生产生独特体验,也会对课堂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西王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