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写作中的使用
《文心雕龙•情采》中云:“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刘勰把“五色”作为“立文”之首,足见色彩在为文中的重要性。小说家常用色彩来表情达意,展示人物命运,暗示人物心理,构筑色彩意象等,而诗人总是去苦苦追寻那些富有色彩的灵感,以期创造传世之作。笔者在日常阅读与教学中,对色彩在写作中的使用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举例说明如下。
一、运用色彩词确定基调,揭示主旨
巴金《海上日出》里面有一段文字:“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半边脸,红真是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里,红色成为显示主题的色调,红色与作者追求光明、向往光明的主观情感吻合。作者借助对日出红色的描述,突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其中,活动着的红色寓意真切,使人感觉到新的生活就像活动着的红色的日出一样,将要展现于人们面前,使文章的主题骤然鲜明生动起来。
二、借助色彩词展示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
下面一段是对少年闰土的描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一段是对老年闰土的描述:“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前一段的描述中,天空是深蓝的,圆月是金黄的,一望无际的西瓜是碧绿色的,项上戴的是银圈,手中捏的是钢叉。鲜明的色彩构成神奇的画面,这画面是美的,充满青春的活力。在一片艳丽柔和的色彩中,一个英俊可爱的少年闰土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在后一段的描述中,闰土的脸是灰黄的,眼睛肿得通红,原先红活圆实的手像松树皮,这一切和先前的艳丽画面、英俊少年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通过带有感情内涵的色彩,揭示了反动的社会制度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农民造成的伤害,并且表明了作者对农民在精神上所表现出来的麻木感到深深的焦虑。作品通过色彩的不同,表明了闰土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三、以色彩词暗示人物的心理
“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节选自茅盾的《子夜》)铁青色是一种阴冷又恐怖的色彩,这种色彩泛在紫酱色的脸皮上,是一种浑浊又冷酷的颜色。它充分表明了吴荪甫面对工人罢工、世界产业凋敝又不甘心束手待毙时的复杂心理。作者充分运用色彩的情感力量,从人物面部一刹那的表情,深入揭示了吴荪甫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四、通过色彩描述构筑色彩意象
“一出了厢关,马上觉出空旷,树木削瘦地立在路旁,枝上连只鸟也没有。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地立在灰黄色的天空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凉的西山。”(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来描述北方冬季大自然的色彩,将树木、土地、房屋、蓝天均蒙上了一层像铅一样死寂的灰色,组成了一幅灰色凝重的“北方寒冬图”,烘托出空旷凄凉的孤寂和荒寒。而在这种作者精心构建的灰蒙蒙的色彩意象中,却能透视出祥子最终悲凉的境遇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