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之我见
评价自古有之,评价处处有之。无论国家还是个人,无论群体还是个体,无论历史发展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评价。评价像一根指挥棒,指引我们朝着一定的方向走去。面对生命的成长,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应试教育”的分数评价体系逐渐退居幕后。人们对分数评价体系可谓深恶痛绝,而我也由对分数评价体系的认可转变为嗤之以鼻。这个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也经历了痛苦的过程。
我首先思考的是:教育的评价应该指向哪里?如果方向错了,评价自然没有意义。于是,我列举了几个评价指向性词语:品德、习惯、努力、慈悲、问题、发现、创新、毅力、勇气、合作、尊重、乐观、学习。在诸多词语中,哪些才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哪些才是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我认为,教育评价应该更多地指向品德和学习。因为德是才之本,无德而不立;因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接受新事物、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事物,才能以学习者的不变应对未来的变。
明确了教育评价的指向,就应该制定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很关键,一不小心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制定,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必须慎之又慎。
我认为,教育评价应该遵循“三不宜”的原则:不宜过细、不宜过高、不宜过多。
评价不宜过细,过细则没有自由的空间。生命的成长是需要空间的,是需要自由的,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愿意处在被压抑和被控制的境地。如果外来的鼓励和障碍是相同的,那么学习和游戏是没有区别的,学生自然选择游戏而放弃学习。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视,会把要求说得很清楚(课前都要准备好课本、练习本、写字笔,练习本要打开,笔要放在本子上,以便随时写字)。我从来不会以课前准备的好坏去评价学生,提醒但是不评价,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生活的常态。
评价不宜过高,过高会造成目标成为“水中花、镜中月”。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远,学生会失去创造能力和发现意识,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中,我实行等级累加制度,一号本作业、单元测试、终结性测试都会有相应的评价。只要一号本书写工整,没有涂改,没有错误,就能得A+;累计5个A+就能得到一个红花;累计5个红花就可以兑换奖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相应的评价,在学习中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成就感,时间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评价不宜过多。成长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手画脚。评价过多会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评价上,而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如果学生做任何事情都想到分数,那么评价就走向了反面,就失去了意义。每当听到学生问我“老师,我做这件事情加分吗”的时候,我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我们应该通过评价树立学生的责任心和价值判断,即使没有分数,学生依然有自己的行事准则和做事原则,这才是评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