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二十年,一声感谢 诗语情怀 冬 吟 家乡的白菜 蛇皮袋与拉杆箱 扁豆花

第7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7

蛇皮袋与拉杆箱

□ 朱林明

“哗——哗——哗”“隆——隆——隆”……熟悉的声音传来。高矮胖瘦、五颜六色的拉杆箱载着沉甸甸的梦想,陪着追梦人返回校园。面对浩浩荡荡的“箱军”,朋友说:“社会确实发展了!咱们上学那时候,哪有拉杆箱?”

2000年到2007年,我先在镇上度过4年初中时光,又在县城高中求学3年,都需住校。大金鹿自行车,后座系上绳子,绑着蛇皮袋,是初中时代的“标配”。我的小伙伴长个儿晚,却有办法,一腿穿过车三角,斜着身子将自行车骑得飞快。初一的时光一晃而过。

那次,他没控制好,人仰车翻。没等起来,他龇牙咧嘴爬着去找后座上的蛇皮袋。解开绳子,打开袋子,看到一侧的作业本完好无损,另一侧的咸菜瓶子也没打破,他咧着嘴朝我哈哈大笑起来。

那时候,学生爱不爱干净,看蛇皮袋子脏不脏即可;家长是做什么的,往往也能通过袋子猜出几分。袋子上写着“尿素”,父母可能是种粮食的;印着“饲料”,家里或许养着不少牲畜。我总在想:卖家是不是知道学生要用袋子改行李箱、改书包、改挎包啊?因为拆开印着“尿素”“饲料”字样的蛇皮袋子,里面总有卖家赠送的本子、橡皮。若知道,为何不直接送个包呢?班里有个同学,她的袋子上印有“新华书店”字样,可谓少见。

家离县城几十里,我们都坐客车上高中。蛇皮袋子拎着不方便,扛着一是需要力气,二是不美观。父母把袋子裁开、重新缝合,加上手柄,竟成了各式各样的“包”。有些同学手巧,还能在“包”上缝制图案。印象里,原来初中的一位同学把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词句用红线缝上,被高一语文老师好一通表扬。多年后,商场陈列出带着拉锁、手柄的尼龙大包,和当年我们的“原创”何其相似。

许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但总有不变。不论载着蛇皮袋的骑车少年,还是提着、挎着改良版蛇皮“包”的青年,抑或只需轻拖拉杆箱便能昂首前行的新时代追梦人,那些“袋”“包”“箱”都刻录着他们最单纯、最烂漫、最可贵的青春。

它们应该是什么角色呢?至少是老师、家长希望的寄托者,至少是追梦人的陪伴者,至少是住校生人生记忆中独特的一抹亮色。

“你看,还有个别学生用蛇皮袋子装被子呢。”朋友提醒我。我望过去,只见一张青春勃发的脸。她的笑啊溢出来,我的泪啊就要涌出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