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随想
早上,笔者路过幼儿园,看到“大手牵小手”,别有一番感慨。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家长、教师,我们务的“本”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上帝不能进入每个家庭,所以才创造了父母;上帝不能教好每个孩子,所以才创造了老师。”由此说来,家长、教师务的“本”就是“孩子”,二者都是为孩子服务的,而他们的业绩就体现在孩子的成长上。追溯至此,问题就清晰了:什么才是孩子的真正成长?是赤裸裸的高分还是孩子的个性、心灵、人格?笔者认为,首先应关注后者。后者是教育的主产品,而前者是教育的副产品。然而,在功利化的氛围下,有些教师和家长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虽灌输给了孩子书本知识,却没带给他们应有的幸福和智慧。长此以往,人之初的“性本善”、少年的“凌云壮志”及个性特长等都被抹杀了。最终,孩子精神缺钙、道德滑坡,成为“塑料儿童”“玻璃儿童”。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异化。为何出现此乱象?归根结底,就在于有些教师和家长的功利心太重,混淆了“成长”和“成功”的概念,没有本着一颗出世之心来做入世之事,游离、偏离了“本立道生”的教育目标。
进一步推论,教师、家长是大人,学生是小孩。分析短语来说,三者都是“人”。如此,大人就应和孩子平等。孩子们各不相同,所以大人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直指人性,人性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教育又直指心灵,心灵有多艺术,教育就有多艺术。只要家长和教师在溯本清源、固本培元、养根养心、蓄势留力上下功夫,教育其实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藤蔓叶子,就不会结出葫芦。”所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春华秋实也不是虚妄。在学校调研时,我经常把尊重理念“抽象问题具体化”:一棵西瓜蔓上结出几个西瓜,有5公斤的,有4公斤的,有3公斤的,哪个不能卖钱?如果不借鉴裁缝“量体裁衣”做法,而让瘦孩子穿肥衣、胖孩子穿瘦衣,让大孩穿小衣、小孩穿大衣,孩子能感到舒适吗?大人牵着小孩的手大步流星地走,孩子能跟上吗?最后,笔者想说几句话:如果孩子是一只小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其两翼,哪个缺失也飞不起来;如果孩子是一辆自行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其两轮,哪个不转也难行。尊重是爱的前提,只有面向个体,才能春暖花开。不要牵着蜗牛去散步,而要跟着蜗牛去赏景。人生是一场旅行,孩子在旅行中更需要的是优雅散步,而非一路狂奔。
孩子是我们的最大财富。父母和教师可能是孩子的天堂,也可能会成为孩子的地狱。我们是弓,孩子是从我们手里射出去的箭;我们既不能让孩子童年贫瘠,也不能让他们的成年生活窒息。
(作者单位:寿光市建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