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分层教学会使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普遍提高,并形成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形式、低效率”问题,小组成员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再提升,也缺乏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其一是学生编组。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根据学习能力分为A、B1、B2、C 4个层次,构成学习小组,体现均衡优质。每个小组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了小组荣誉,学生无一例外地会竭尽全力。当然,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应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其二是学情研判。根据学情,制定出科学、切合实际的学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其三是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课标、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C层学生应掌握的,哪些是较高要求,是A、B层学生应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和特长生的潜能发展。其四是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把握教学的坡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A与B1先达成共识,力争B1达到A层水平,然后A与C、B1与B2探究交流,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策略让B1达到A层水平、C达到B2水平,最终实现学习小组从A、B1、B2、C到A1、A2 、B1、B2的转变。其五是分层指导。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新知识,但不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造成“A层学生吃不饱、B层学生吃不好、C层学生吃不了”的现象。A层学生会对教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B层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C层学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会陷入恶性循环。其六是达标测试。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要探讨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进行横向比较问题,达标测试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差异,实施分层达标,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挥其潜能,启动学生的自我系统。
小组合作学习像打麻将一样,4个人一组,每个人抓到手里的牌不同,每个人的思路也不同,但都是通过建构,让自己的牌“上停”,然后等待“和”。分层教学就好像每名学生手里都有一把牌,要想“上停”,就只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吃牌或者碰牌。教师无论打什么牌都不可能将所有人都用上,“上停”的人就是少数。成绩相当学生的需求也不一定一样,不可能都需要同样的牌。这样就没有真正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因材施教必须变成因材施“学”,才能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