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反“校园欺凌”须“多管齐下” 为端午内涵赋予当代表达 整齐划一不该是教育的目的 抓紧补齐生命教育短板 过度放松不该是高考后的“标配” 奖品当重“里”轻“表” 以学段统筹破解小语教育之困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舜耕笔谈】

为端午内涵赋予当代表达

□ 李焕文

不朽离骚今古唱,忠贞一世可惊天。端午节理应成为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契机。

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在各地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民风。端午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很多端午民俗活动如赛龙舟、编绳结等都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不少年轻人过端午喜欢着汉服、行汉礼、诵经典……《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端午节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价值和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

此前,在一节名为“端午节日的三个维度”的课上,教师与学生分享了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教师把端午节的意义从时间概念、生活概念、生活方式概念3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分别用“节令”“节日”“风俗”3个词语来解释端午节的3个维度。

“到了端午,日照时间变长,万物生长,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对,就是蚊子多了起来。”通过这样幽默诙谐的方式,教师把端午节的意义概括为一种祛病禳灾的生活方式,一种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共同经验,一种文化创作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观。

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会给学生带来哪些思维火花呢?

“以往过端午节,就是跟着长辈吃粽子、挂艾叶、看龙舟。如今听了这堂课,我对端午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节日气氛,而是会更多地去思考风俗习惯背后那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价值的认同。”一名学生感慨道。

过端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久以来,端午民俗习惯的传承和演变正是“生生之德”的体现。它告诉人们,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教师把端午节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节日的过程中再加一层思考。这是对学生思维进行的一种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习其形还应辨其义,肯定每一件事物的价值,肯定每个人都有创造文化的价值,这就是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

过好端午,可以将其当作开展思政教育的契机,教导学生端午节不光吃粽子、划龙舟、挂香囊,还应该认识这个节日的由来、意义,进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政教育的养分。这样不仅能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而且能让青年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逐梦前行。

(作者单位:诸城市贾悦镇中心学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