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共情”开启学生心扉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第一次相识。他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名叫小宇的男生,性格倔强,经常跟同学发生冲突。我开始从各种渠道打听他、了解他。原来,他只是一个被家长宠坏了的小孩儿,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只是太过于自我,时常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作为教师,我如何走进他的世界呢?又该如何牵引着他走出孤单和焦躁,走进一个充满爱的美丽世界呢?
小宇对英语课不感兴趣。一次上课时,我发现他的桌子上没有英语书,他在偷偷地做数学题。我很生气,没收了他的数学书。我认为,这样一来,他就能踏踏实实地上英语课了。可从他的眼神里,我感到效果不佳。通过多方了解,我得知他最害怕的是学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内容。他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教师批评他。于是,我在课前、课后故意多接触他,每次都先微笑,尽量多给他开口讲的机会。慢慢地,他不怕我了。有一次,我提问他,他回答的声音很低,脸涨得通红,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要求他们尊重别人。后来,小宇在课堂上能大声回答问题了。一次上课时,我提问一个记忆游戏问题,他高高地举起手。我把机会给了他,他非常准确地说出了答案,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说:“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我相信你能行!”小宇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难得一见的笑意。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长期培养。一堂英语课上,我留意到小宇英语课本里面暗藏玄机——夹带着一本薄薄的课外书。见小宇正沉浸在小说情节中,我点名让他复述老师刚才讲的例句。他诚惶诚恐地站起来,答非所问,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宇满脸通红,局促不安。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接着,我讲起自己当年的秘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是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我当时看小说的方法是用牛皮纸包上书皮,在书皮上写上‘语文’两个字,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动书页,为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暗自流泪……”讲着讲着,全班学生都会心地笑了。我想:有很多学生都使用过这个方法。这时,小宇怀着感激之情看了看我,我回以温柔的微笑,并且问道:“你还看过哪些小说?哪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小宇的心情放松了,向我讲了他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情况。紧接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互相讨论起来……最后,我总结道:“虽然我和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认为大家都能意识到这样做并不明智。因此,我建议你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样做,收获会更大。”
今天是复习课,我刚布置完任务,就听下面有人在小声说话。我怀着好奇心走了过去。小丽说:“老师,小宇说他对你有意见。”还没等我说话,小宇就急了:“老师,我没有!”“就是,他就是对你有意见。”“对,今天中午,他自己说的。”旁边几名学生也争相插话。下课后,我把小宇叫到办公室。到办公室后,他哭得更厉害了。我说:“小宇,请你先坐下。”他顺从地坐在沙发上。我又说,“我很愿意听你说说心里话,更愿意分担你的烦恼。”这时,小宇又哭起来。他大概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和关怀,就告诉我:“老师,我没有说对你有意见,我只是说烦英语。我对英语实在没有感觉,对不起!其实,我也很想学好,但就是记不住单词、背不过句子。”
理解学生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是实现师生共情、打开心结、促进师生有效心理沟通的金钥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教师的一种核心的人格特质与教育能力。可以说,“共情”让我顺利走进了小宇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