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幼儿走近陶艺
中国陶艺凝聚着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火的激情、文人的气质,融汇了中国传统人文观念、审美意识及现代艺术观念、科技手段,是土与火的艺术。陶艺体验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了解民间艺术提供了良机。陶艺活动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立体三维空间感,促使幼儿养成从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思维习惯,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一,交流与交融。手工制作、篝火烧制的陶器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手段改造自然物态的伟大创举。从手筑、捏制、轮制到席纹、绳纹、模印、刻绘等手段,无论几何图案还是动物图案,无论旋涡纹、蛙纹、鱼纹还是人面纹、舞蹈纹,都与幼儿美术造型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陶艺活动中,教师通过宣讲与欣赏,帮助幼儿与原始陶器艺术进行初步交流,让幼儿充分感受原始陶器那稚拙的造型、简练的线条、单纯的色彩等,启发幼儿感受中国古代造物活动中蕴含的创造精神与生命感召力,帮助幼儿完成从发现、认知、感知,到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体验,帮助他们构筑基本的古今文化交流与思想交融。
第二,塑造与创造。由黏土、沙砾等加工而成的陶泥可塑性强,易于成型,是儿童塑形创作的最佳原料。从搓泥到盘筑、捏制成形,再到刻画、模印、晾干、彩绘等,不论简单的模仿塑造,还是独具匠心的精心创造,每个环节都是幼儿认识自然世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认识陶泥的自然属性,并且主动尝试把它与其他物品进行融合、创造。自然界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宝库,树叶、树枝、花朵、坚果、种子、果壳等都是幼儿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料。
第三,游戏与游艺。爱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通过游戏、玩耍来探索世界。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在幼儿眼里,黏土是可爱的东西。它变化多端,能展示各种各样的形状。玩泥给幼儿带来的最大乐趣是自由。泥条、泥片、泥球、泥浆都有不同玩法。当一块陶土经过幼儿的手,或揉捏塑形,或泥条盘筑,最终制作成杯子、花瓶或者有趣的动植物、抽象的雕塑作品时,幼儿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在这种自由的游戏中,幼儿完成了艺术创作。
第四,情感与情怀。陶艺活动不但是游戏的过程,而且是情感宣泄的过程。幼儿用手拿着黏土揉捏、拍打、擀平、碾碎、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心中积压的情绪得到释放,或有新的探索,或得到新的启发,继而开始创作新的作品。每件作品中,幼儿都表达了感受,倾注了情感。这一过程就是他们天马行空、自由想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增强了,手指的精细动作得到了发展,专注力也增强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