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转化“待优生”的五条策略
如何转化“待优生”?作为班主任,如果从以下5条策略入手,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首先,要用爱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待优生”通常很少得到教师爱的浇灌。作为班主任,要抛开偏见,用爱去感化“待优生”。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挖苦;多交流,少埋怨。例如:课堂上,提问简单问题时,先让他们回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做游戏时,先让他们参加,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竞赛时,巧妙地利用手势、表情等为他们加油。当他们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时,将“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给予“待优生”爱的温暖,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唤醒“待优生”的自尊心。“待优生”有时会被别人看不起,受到冷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所以,班主任要蹲下身子同他们交流,找到他们成为“待优生”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步消除他们的自暴自弃念头,唤醒、培植他们的自尊心。
再次,要善于发现“待优生”身上的闪光点。“待优生”不是一切都“待优”,身上也有闪光点。但由于这些微弱、细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掩盖,往往给人造成一种一无是处的错觉。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发现他们的长处。只要发现他们身上有微小的闪光点,看到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应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摆脱“待优生”3个字,赶上优秀学生。
第四,要建立互助小组,促进“待优生”转化。班主任可以将优秀生和“待优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学习小组里,“待优生”在优秀生的帮助下,会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如果能实行“一对一”帮扶,让优秀生从作业到练习给予“待优生”帮助,则能加快“待优生”的转化。
第五,要做好家校携手“大文章”。每名“待优生”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配合。班主任要起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待优生”的家庭状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了解他们在家中的状况和思想动态。然后,根据“待优生”的个性特点,在家长的配合下,家校合作,共同转化“待优生”。同时,班主任要经常家访,及时了解“待优生”的思想起伏,及时“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待优生”的转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携起手来,利用会后谈心的方式转化“待优生”。
当然,“待优生”的转化不会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可能会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待优生”的转化规律,多管齐下,因势利导,“反复抓,抓反复”。 唯有如此,“待优生”才会摆脱现状,矫正心态,逐步树立起信心,高扬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成为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