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语文课,学理之美与笃行之美 像玩一样地学 我愿意做这样的老师 “好的教育”,只在对常识的坚守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像玩一样地学

——兼评《教师心语:向学生传递生命之道》

□ 北京师范大学 王健

“教育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皮亚杰在其代表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写道:“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把儿童看作主动学习者,考虑到儿童天性、利用儿童特有的心理运转规律和心智发展固有的自发活动来促进儿童适应环境,实现发展。”对学生而言,接受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在校学习。因而,如何遵循儿童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来实施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是教育领域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杨守菊在著作《教师心语:向学生传递生命之道》中提出:从生物知识本身,着力于“生”物而非“死”物,让死知识变成活知识;从学生学习方式上,着眼于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生物学科特点出发,立足于“做” 出生物真味道,凸显实验教学;从生物学的学习空间上,关注玻璃窗外的世界,重视生物实践活动;从教学评价上,本着评价是为了发展的原则,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杨守菊认为,透过生物教学知识,生物教育的价值应是润泽生命,促进学生完满健康成长。对生物课堂这样深刻而独特的阐释,是目前为止不可多得的实践智慧凝练,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

仔细端详,“玩”这个字很有意义。左边是“王”;右边下半部分是“儿”,上部分是两横。再次、着重强调儿童的王道就是“玩”。“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就应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儿童亲身参与“游戏”“活动”,自己去亲历、去体验、去感悟。正如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把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正中央。

生物课上“玩”什么?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科学的属性。科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怀疑作为审视的出发点,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论辩的武器。尤其是实证,强调用事实说话,用证据推理。杨守菊的课堂重视学生实验和躬身实践,坚持“做”出生物真味道。实验性是生物课的灵魂。在开全、开齐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杨守菊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尝试探究新的实验方法,改进实验装置,变更实验原理,扩展实验视角、拓展实验内容等,从多方面展示实验的魅力创新,让实验更有魅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杨守菊很欣赏这句话。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杨守菊设计了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等。通过学生自制生物模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有直观的感受,促使他们对知识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教科书不应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杨守菊认为,生物教师如果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是不会吸引学生的。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时机,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关注玻璃窗外的一草一木,聆听大自然的鸟鸣虫叫,使学生学习“活”的生物学。于是,她设计了“种植中对唔生命”“小花盆大世界”“在实践中展示才华”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尽情地“玩”,开心地“学”。

生物课如何“玩好”?一是链接生活。课堂教学的根本是生活,生活是课堂的延伸。巧妙、恰当地把知识与生活融合起来,把学生的生物学习置于生活的“大课堂”,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科学的“科学世界”,生物学习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杨守菊不仅将鲜活的生物带进课堂,将常见的生活物品带进课堂,而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二是思维激活。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始终处于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生物教学中,杨守菊致力于将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将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帮助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玩中收获了哪些学之乐?一是激发兴趣。“用‘玩’的感觉做事,不断强化自己对事情的热爱,最终形成坚定的信念,迸发出巨大的热情,用这种热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这是教育的迷人之处。”传奇教师桥本武这样阐释“玩中学”。确实,以“玩”的方式来学,学生心情放松地沉浸于学习中,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对学科课程的认同,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会萌生出志趣。兴趣丝毫不排除努力,恰恰相反,兴趣会激发努力。如此一来,兴趣与努力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同频共振,自然会演奏出快乐学习的乐章。杨守菊的学生是幸福的,在与家鸽亲密接触中习得了“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后,学生们感慨道:“生物学不仅有趣,而且有‘道’!我们要像鸟儿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展翅高飞,努力做到克服阻力,减轻压力,增强动力。”二是发展素养。杨守菊在课堂上极为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进行社会学议题辩论、编排课本剧、社会调查考察等活动。这些合作活动实现了生生互补和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此外,更为重要的意义如同皮亚杰所说:“从智力角度看,儿童间的合作能够促进思想的真正交流,帮助儿童发展高级思维能力;从道德角度看,儿童间的合作构成了一种对行为准则的真正演练,是一种真正的有助于认知和道德发展的有益体验。”教育的任务,是教会今天的儿童学会面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生活,而这就是素养的培育。儿童间合作“玩”,恰好是将来真实生活的预演。

杨守菊在著作中还提出:教师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鼓舞、是激励;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全情投入、尽情“玩耍”,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演绎出生命的狂欢。

“学”与“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儿童以“玩”的轻松心态投入“学”,以适合儿童“玩”的方式去“学”,在“玩”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习得、能力培育,而且是品格的培育。如此看来,让儿童像玩一样地学,是生物课所应该追求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