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做有“温度”的美术素养测评
“下面两幅作品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两幅作品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如果请你将作品装饰在卧室,你认为哪一幅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
在2021年滨州市滨城区中小学美术素养抽测现场,学生们高高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美术素养测试题。这一类题目将色彩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情境助力学生理解并合理应用色彩知识,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在测试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再拘谨,积极地与测评教师交流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层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滨城区前期曾用过的测试方式主要通过出题,抽取各校部分学生答题。这种测评方式虽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收效甚微,不能全面监测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情况。
去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其中提出“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确定考试成绩”。“过程性评价” 是指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出勤率,课外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的表现等。但是“专项测试”测什么、怎么测,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测评出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以及怎样才能结合我们的实际学情进行测评,滨城区的美术骨干教师们积极交流探索,在测评方式上进行了改革。
做有温度的测评,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情况。授田英才学园教师魏春霞全程参与素养测评工作,她感悟道:“我们的美术素养测评方式也是在引导教师们重新梳理教学方式,必须在教学中考虑选择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知识与技能成了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策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实践及创作等方式,逐渐形成核心素养。以“测”促“教”,基于考查美术学科素养能力为基础的、有温度的美术素养测评方式,正在改变着滨城区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具体说来,测评方式在转变,即从对全区学生的纸笔测评到以抽样的方法对美育系统整体评价;测评定位在转变,即在命题时创设情景性任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用开放性的题目展开测评,力求在测评中让学生不再抵触、不再将其作为负担,学生能主动参与测评,把测评过程作为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一套完整的测评题,应将交流问答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创作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种测评方式改善了过去美术学科“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引导滨城区美术教学逐渐走向“以美育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