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线上教学提升作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线上工具联动使用 一通百通玩转课堂 巧用“错误” 衍生精彩 家校社智慧共育 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全环境育人】

家校社智慧共育 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烟台市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都燕青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德育工作有六大实施途径,其中的“协同育人”,旨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延伸,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牢固树立家校社智慧共育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逐步形成同心、同向、全方位、立体化的“12345”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创建“一个名片”,开启协同育人新路子

创建家校社智慧共育载体,打造协同育人名片,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推进目标。通过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组建“家长共读营”,成立“和美家庭、人文二实小”教师讲师团,聘请校外辅导员,举办社区大讲堂,开辟校外实践基地等,逐步建构形成“家庭尽责、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实现科学育人、健康育人、协同育人。

二、实施“双线并进”,打通育人通道

学校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育人双通道,畅通协同育人联动网络,营造家校社良好共育场景。一是通过校长论坛、主题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社区大讲堂、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搭建多主题、多样态的线下育人通道。二是利用企业微信群、QQ群、公众号、钉钉会议、网上家长学校等平台,构建高效、便捷化的线上育人通道。

三、构建“三大体系”,完善共育立体网络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校级家委会委员为成员的协同共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共育规划,制订实施方案,并将创建家校社智慧共育体系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建立工作指导体系。成立以德育分管领导、骨干德育教师、年级家委会委员为成员的协同共育工作指导小组,细化章程,明晰要求,科学指导家校社共育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工作推进体系。成立以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班主任、班级家委会委员、校外辅导员为成员的协同共育工作推进小组,细化推进策略,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家校社共育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

四、建设“四支队伍”,培育育人团队

引进专业培训团队。邀请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心语团队)专家马邦勇等到校举办家校共育专题报告会,邀请心康学校校长于敬东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同时依托莱山区网上家长空间,定期推送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的优质家教课程。通过专业团队建设引领,实现家校同频共振,共同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聘请优秀导师团队。定期聘请优秀导师团队参与学校家庭教育的提升指导。聘请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张彦刚通过“线上家长共读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聘请青岛李曙光班主任工作室优秀教师进行在线儿童阅读指导,聘请青岛市骨干教师王媛举办《书润童年,“悦”享人生》讲座,指导家长亲子共读共成长。

培育优秀辅导团队。遴选优秀德育骨干教师,加入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组建学校家庭教育辅导团队。教师徐晓彤作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专家团成员、省家庭教育名师培养人选、省家庭教育服务总队志愿者,长期致力于德育、家庭教育工作和阅读教学实践,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家庭教育、班级管理等专题报告100余场,引领学校的家庭教育辅导工作。

建立热心辅助团队。依托学校特色品牌“晓彤阅读工作坊”,组建家庭教育教师辅助团队。团队教师定期邀约家长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帮助家长优化家庭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与周边社区、大学合作,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加入辅助团队,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带进校园,影响辐射更多家庭。

五、实施“五个项目”,打造共育育人品牌

实施特色家访项目。依据班情学情,定期开展班级特色家访活动。如“我与老师有个约会”家访活动,教师与三四个家庭相约小聚,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心得、诉说教育困惑,孩子展示特长、吐露各自心声,教师肯定激励、答疑解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家校共育爱的传递。学校各班级实现了每学期入户家访全覆盖、每月多元家访全覆盖,针对有特殊情况和需求的学生实现了每周家访全覆盖。

实施义工体验项目。定期招募优秀家长担任“家长共读营”讲师,以阅读分享促生育人智慧;组建“家长义工志愿队”,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班级主题研学”等活动,让更多家长参与共育活动,发挥育人实效;邀请学有所长的社会爱心人士到校,免费开设书法、绘画、皮影、螳螂拳等社团课程,融汇校社智慧,形成育人合力。

实施亲子融合项目。定期举行“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举办“手拉手,心连心”亲子运动会,开展“纪念日”亲子互助活动,指导“节假日”亲子研学旅行活动,在多彩互动中密切亲子沟通,融洽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发挥最大效能。

实施家长学校项目。学校注重家长学校项目的常态化推进,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3次主题家长会。主题家长会力求形式多样,如座谈式家长会,把教室的桌椅围成圆形,拉近彼此的距离;沙龙式家长会,聚焦校内热点、难点问题,由一个专题展开深度研讨、互动共情;分享式家长会,请家长代表交流经验,让孩子对家长表达心声,或者给家长写信,请家长回复,让爱成为家校育人的主基调。

实施社区大讲堂项目。结合不同的德育主题,定期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人员走进校园,开展“社区大讲堂”活动。如国家安全教育日,邀请莱山区消防大队战士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宣讲;校园科创节,邀请烟台市科技馆工作人员开展“科普大篷车”宣讲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邀请山东工商学院学生会成员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多主题、多形式的“社区大讲堂”活动,得以丰富育人课程,拓宽协同育人渠道。

教育是一个整体工程,“全社会都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已成为共识。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更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和应尽之责。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12345”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家校社不同教育因素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建立多向互动、共同促进的良性协作关系,实现“1+1+1﹥3”的家校社共育成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