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深化新课改 实现新发展 落实课标新理念 建构语文新课堂 研读新课标 共绘立德树人新蓝图 发动引擎 找准课程改革的支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内容结构化 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素养形成 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立德树人赋能 学习新课标 领会新精神 践行新课改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内容结构化 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素养形成

□ 苏晓林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这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大概念等)来组织课程内容,打破了知识之间的隔阂。其中,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重建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主题(大单元)教学避免了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从知识的点状传输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不是简单地进行单元整合,而是充分挖掘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这里强调单元整体设计,不是做简单的内容加减,而是进行有机的融合和通联。主题(大单元)必须由学生揭示出来。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发现、建构、推断意义。它必须在与事实性知识互动探究的过程中由学生“揭示和发现”。

当然,结构化的知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视知识点。新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版块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业要求”版块提出了素养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提示”版块明确了学生经历哪些基本、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

内容的结构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提升教师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力的关键是增强教师的学科理解力,即对学科知识素养发展价值和从知识到素养发展路径的理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在学习路径上,从小切口分步子走向大任务驱动,在大任务的驱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学生互助合作上,从团队辅助到整体协作,让学生的学习从知识掌握到核心素养提升,真正使减负提质落地。

(作者系泰安第六中学高级教师、泰山杏坛专家型教师、泰山名师 、2021年泰安援疆教师领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