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预防初中生同伴冲突策略研究
初中时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培养初中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有利于增进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同伴之间的冲突。
一、当前初中生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初中生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初中生主动进行同伴交往的意识不强,易受家长和教师态度的影响;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内容以学习为主,具有单一性和重复性;初中生在与异性交往时无法把握适度的分寸感;初中生同伴关系整体处于一般水平,同伴交往中受欢迎性的感受差。
初中生同伴冲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
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思考问题不成熟,认识片面甚至偏激,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是导致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特别强,“脸面”可谓值千金,可能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引发同伴冲突。其次,有些同学之间讲究“哥们儿义气”,认为如果朋友受到欺负,就一定要为朋友两肋插刀,根本不考虑这样做是否正确。再次,胆小怕事的学生在施暴学生的恐吓下,因为害怕不敢告诉父母,可换来的却是施暴学生变本加厉的欺凌。
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家庭气氛轻松和谐是健康家庭必需的。相关研究表明,来自和睦家庭的学生,由于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心理舒适感,因此出现同伴冲突的概率较小。相反,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因缺乏安全感而寻求情绪发泄的地方,出现同伴冲突的概率较大。这要求家长时时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与渴望。
学校因素:首先,缺乏对初中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教育,导致其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消极面对。其次,缺乏对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教育。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天赋和特长,很多初中生不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出现过度自大或过度自卑的情况。再次,缺乏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生命教育。学校没有开设针对初中生生命教育的课程,导致学生遇到冲突时,不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到主动调节和控制,从而逞一时之勇,不知轻重,大打出手。最后,学校没有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不能进行早期干预和疏导,无法帮助他们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预防初中生同伴冲突的策略
(一)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促进学生对自我及同伴关系的积极认知
首先,我校教师合作编制了《积极同伴交往手册》,其中包括幸福公式、认识自我优势、同伴交往的基础及策略等。通过学习手册,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形成积极的交友观,为预防初中生同伴冲突奠定基础。
其次,举办与同伴交往有关的讲座。如在初一新生入学时举办的“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讲座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做一名阳光中学生”等讲座,让学生了解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同伴关系是初中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再次,利用班级宣传栏普及人际交往相关常识。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常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如积极开展“拒绝校园欺凌”“友谊保鲜的秘诀”“做更好的自己”等主题手抄报活动,引导学生采取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预防初中生同伴之间发生冲突。
(二)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开发同伴交往的相关课程资源,加强同伴交往的积极心理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人际交往课程。如针对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设计出“破冰”“你好,同学”等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建立友谊、维持友谊的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针对初中生异性交往的问题,设计出“花与草的对话”“走过花季”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交友原则,指导学生在和异性交往时保持适度的界限。为帮助学生掌握积极的同伴交往策略,设计出“让友谊保鲜”“友谊地久天长”等课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与同伴交往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和转变,实现健康和谐发展。为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设计出“请控制愤怒”“远离校园欺凌”等有关课程,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控制情绪,冷静处理,尽量避免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教师还设计出“同舟共济”“竞争与合作”等课程,帮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合作技巧,学会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增强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避免了同伴之间的冲突。
开发微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同伴冲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录制了一系列微课程视频,如《微笑的力量》《积极自我 成就积极人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等,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形成积极的认知观;《宿舍相处之道》《食之行》等,则是针对宿舍、食堂等场所中学生们相处时如何化解矛盾与冲突,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如何预防初中生同伴之间的冲突,教师要根据目前阻碍初中生积极交往的各种因素,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正常地交往。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积极开展有效预防同伴冲突的活动和课程,不断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