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创设适宜育人环境 开展品德启蒙教育 坚持儿童中心 减缓衔接坡度 家校园“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 图片新闻 家长玩手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及改进方法 家校勠力同心 关注留守儿童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理论探索】

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 马莹

幼儿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接触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教师在组织幼儿玩玩具前提问:“玩具应该怎样玩?”幼儿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大家一起玩,不能争抢玩具。”但是,当教师说完“请小朋友自选玩具吧”,幼儿们便一拥而上,开始抢玩具。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幼儿有争抢玩具的行为,能够主动将玩具让给别人玩的仅为极少数。鉴于此,教师应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切忌强迫、说教。让幼儿学会分享,根本的解决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帮助幼儿克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要想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可以做到的。因此,教师切忌强迫幼儿。对教师的旨意,幼儿虽然不会激烈反抗,但会心生反感。同时,应避免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因为这样的语言对幼儿缺乏说服力。在教育工作中,笔者是这样启发幼儿的:“你玩这种玩具很高兴,与小朋友交换着玩,也让别的小朋友高兴一会儿,多好啊!”幼儿会欣然接受,并乐于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这样,幼儿会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能融洽彼此的关系,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乐于分享,关键在于体验。幼儿只有体验到分享的乐趣,才能从内心理解分享的意义。文学作品中鲜活有趣的形象、生动丰富的情节会深深吸引幼儿。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感染幼儿,让他们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这样一来,当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就会产生分享的意识。具体来说,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与合作精神。

表扬与激励并重。幼儿非常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好评与表扬。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夸奖幼儿的良好行为,以此种方式告诉幼儿“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当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教师可采取点头、微笑、拥抱、竖起大拇指、让大家为他鼓掌等方式,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良好行为得到了认可。当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后,教师应在批评的同时给予安抚,并为他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

创设良好的分享环境。教师要善于组织,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分享环境,让幼儿在平等、自由、放松的氛围中与小伙伴儿分享并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分享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幼儿提供一些需要彼此协作的内容;每周或每月设定一个“分享日”并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带到幼儿园,在集体环境下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带领幼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提高幼儿对分享的认识水平。

延伸分享内容。真正能给幼儿带来幸福的教育,是教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教师在教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后,应该延伸分享的内容,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幼儿会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懂得独自享受的欢乐不是真正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机关幼儿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