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盈着“有心、用心、爱心”的倾情奉献
读了韩庆梅的《且学且思且行》一书,我非常欣喜、非常振奋。这是一部有思想、有追求、有见地的散文体教育类专著,充盈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有心、用心、爱心”的倾情奉献。这也是这部书的架构和意蕴之所在。
这是一部有心之作。这部集子的第一篇《我们教师缺什么》,就是她对教师工作认真体味和思索的结晶。她提出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发展力”培养问题,来自她对生活的观察感悟,锲入对教师工作的观照和反思中,就有了穿透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她的那篇《我的“教”“学”故事》,从15岁参加工作起娓娓道来:“我是如何成长为教师的”“我是如何给孩子们上课的”“我对教育的认识”。这里面既有她一步一步走向优秀的印记,更多的是她对教育工作的“有心”追索。她把这些诉诸文字,结集成章,成就了一部有心之作。
这是一部用心之作。这部著作取名为《且学且思且行》,关注的重点是小学阅读、作文教学。我想:这是把阅读和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局的,“学”“思”“行”前后关联、相互携牵;是对读书、做人、为学“三部曲”的阐述和诠释——学是基础,思是关键,行是表达。她告诉我们,在成为优秀教师的历程中,且学且思且行是方法和途径,是意志和品质,更是阅读、作文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韩庆梅将毕生的经验、实践和故事,用一部书集结起来、展示出来,给很多人特别是期望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作家型的教师以启迪和借助。其用心之高洁、共享之初心,令人肃然起敬。
这部书共4辑,68篇文章。第一辑,“学而不思则罔”。韩庆梅认为,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她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教”与“学”中不断探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辑中的14篇文章以教育随笔的形式呈现,其拳拳之心,可谓古道热肠。第二辑以教育叙事为主,取名为“知之不如乐之”,13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论断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她用教学生活的真实场景和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心得,给了我们许多意外之喜。第三辑则是日记体散文,取名为“每日三省吾身”,撷取了她教学生活中的一段时光,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绽放出28个生活、工作、教学片段的花之艳丽、果之香甜。让人不觉为之感叹:韩庆梅在生活、学习、工作乃至为人处世上,不负“有心”“用心”之赞誉。第四辑的“思而不学则殆”,共13篇文章,是她读书、写作的心得和赏析类文章,是她写作实践的成果性文章。她告诉我们,语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必须自己觅得上升的格局和空间,这是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既省不得又懈不得。
作为一部写给教师阅读的专著,每一辑皆以《论语》名句定格,也隐约体现出著者的良苦用心。当一名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用教育名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时,是怎样一种精神和境界,怎能不令人感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部用心之作。
这是一部爱心之作。首先,该书表达的是韩庆梅对教育事业的爱。韩庆梅从教近40年,每时每刻都在思索教育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怎么办》《用心书写爱》《用文字点亮灵魂,照亮生命》……太多的篇什都呈现出她对教育事业的痴迷追求。有一篇《传递》的教育叙事,以她身边的学生胡延芝、秋芬、小燕以及老教师康平之间的故事,表达出人间真爱的主题,读来令人感动。更加重要的是,彰显了韩庆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源。这是一种“大爱”的传递,更是教育初心的传播。其次,是韩庆梅对教学工作的爱。一个对工作缺乏爱心的人,不会眼里总是干不完的工作,口里总是说不完的教育话。你看韩庆梅的哪个阶段,不在做着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述说?这种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是一个人痴迷事业的最高境界。再者,韩庆梅对学生的深爱是发自心底的。她的《湘西支教日记》,连同这部著作,都流露出对学生的拳拳母爱之心。这对教师职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内驱力,是为之追求一生的动力。所以,韩庆梅说:“教育就是爱。你真正热爱学生,就会变成一束光,照耀心灵、唤醒沉睡的种子,让其发芽、生长、开花。”
爱,让教育成为天下最辉煌、最幸福的事业。这是韩庆梅写在这部书折页上的话。正因为有这种爱,才有了这部散文体教育类专著。像作者一样,这部教育专著同样闪耀着教师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