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督导需求观,构建需求式督导模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实施以来,荣成市通过积极探索,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责任督学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督导需求观上,积极构建“需求式督导”模式,推动学校与责任督学建立新型督导关系。
需求式督导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学校发起督导需求和责任督学有针对性指导。学校通过自评找出阻碍发展的难题或瓶颈,并向责任督学提出,期望借助责任督学督导给予指导或帮助解决相关问题。责任督学对学校督导需求“把脉问诊”,开展针对性指导,更好地体现服务理念。
荣成市启动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学校需求式督导模式实践的典型案例。
基础调研,把握督导需求线索。一是责任督学从宏观上有效梳理督导相关信息。在项目实施前期,责任督学从学校前期督导报告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初步评价意见,对学校过去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基础支撑。二是学校提供可参考的需求资料。为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学校发展资料,要做到“说”“写”“看”相结合,让校长(包括学校班子成员)去说,说他们自己的故事;通过问卷调查,让师生、家长去“写”,写出他们真实的所思所想;通过学校的计划小结,让督学去“看”,关键在于学会发现、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三是责任督学和学校间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定位指导,满足需求式督导多元要求。不同学校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因此,每学期都会举行项目方案制定策划会,学校先自主提报订单服务需求。会上,专家、合作方、学校会逐一进行论证,最终形成推进方案。一是满足学校品牌化发展需求。本项目共遴选5所市直小学、3所市直初中、3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先期对标上海和河北名校,小学主要围绕德育实施和习惯养成、初中围绕夯实学科基础和关键能力培养、高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名优生培养,在项目上实施错位发展,立足于做细做精做实。二是满足学校特色化发展需求。改革初期,责任督学要指导各学校着眼发展瓶颈,明确督导需求,制定切实目标,有效解决问题。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需求要更精准,目标要更可行,发力要更透彻。三是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聚焦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队伍建设、课程开发、特色建设等内容,确立研究课题,成立以校长为主持人的研究团队,深入组织实施推进。在顶层引领方面,以常态跟进辅导为推动力,由责任督学牵头,组织专家团队对选题、开题、实施等实行全方位跟进指导,对研究中出现的难点问题,通过专题培训、入校指导、专家跟进等方式解疑答惑。
跟踪反馈,保障需求式督导效果。一是浸润培训,即时反馈。组织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到改革先进地区,全面对接改革先进学校,深度融合特色改革项目。二是座谈交流,集中反馈。组织全市所有学校校长参加校长答辩活动。截至目前,校长答辩会共组织30场,48名校长一一上台亮相,逐一汇报检阅,真正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责任督学还定期组织和参加圆桌论坛、中层干部论坛、新教育小组座谈等,全面掌握全市学校需求式督导推进效果。三是动态管理,定期反馈。坚持从两个方面发力:从市局推动层面,组织全市校长到11所品牌培育学校现场观摩、现场点评,通过校际相互对比,更能清晰明确自己的问题短板,促进精准发力;从借力专家层面,依托改革项目,每月组织专家入校专项诊断、专题培训,对阶段改革成效现场进行评估、指导,责任督学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跟踪督导,对落实不及时的,形成督导报告,汇报至教育局,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对不同基础的学校,完善督导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往评价方式,围绕年度发展有效变量和学校发展需求,在学科建设、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制定了差异化考核方案,实行精准考核到位。此外,定期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回访工作。通过个人访谈、小组访谈以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分别对项目合作方的服务情况进行回访评价,及时调整优化服务方案,保障学校需求得到充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