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访应由“外驱”变为“内需”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10个部门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一项工作若是有了考核,往往就被动地变成了负担,对于学校层面的具体教育教学而言更是如此。班主任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应该采取引导鼓励之法,变“外驱”为“内需”。
班主任家访是做好学校教育的需要。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在教师群体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学习和成长影响也相对更大。班主任家访是落实好上级规定的内在要求,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同时,班主任通过现场、电话、微信等线下线上的家访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文化状况、亲子状态、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等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做到精准施策、因材施教。
班主任家访是做好家校共育的需要。《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主体在家庭教育中的分工和责任。家长是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班主任家访可以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把最新的教育法规政策和学校教育理念带给家长,有利于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技能,有利于优化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进而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正向合力,搭建起畅通有效的家校共育桥梁和纽带。当然,班主任家访在帮助家长、家庭成长的同时,还能掌握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汲取家庭教育的各种教训和经验,有利于班主任自身班级管理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毋庸讳言,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也会出现包括个别激化矛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等形式主义,甚至更加严重恶劣的负面影响。但这并不是班主任家访本身的问题,只是班主任个人工作方式、学校组织安排以及有关考核安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帮扶和锻炼等支撑条件来疏导,帮助班主任解决家访中的困难、工作中的困境,解决班主任专业能力、沟通技巧欠缺,组织能力、剖析整合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让班主任乐于家访、善于成长,而不需要借助新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来倒逼。
把班主任家访列入对班主任的考核,出现了省部级部门以文件形式“一竿子插到底”,造成事实上形成了代替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职责的长臂管辖。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政策支撑、利好鼓励以及班主任心甘情愿的认同,好的办法就会流于形式,不但无益,反而害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