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家长群”成为“负担群”
前几天,我刚到学校就被校长喊住了。他告诉我,我被一名学生家长“举报”了。
我向校长描述了事情的经过:那天下午放学后,这名学生家长发现儿子的脸上有几道血痕,经过询问,儿子说是同桌挠的。她就在家长群里向孩子同桌的家长喊话,要求给个说法,同桌家长也不甘示弱,两人就在微信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闹得不可开交。我那天放学后有点事儿,到家后才看见群里的消息,便说第二天到校后问问情况。大概是嫌弃我没有及时判别是非,她又在群里和同桌家长骂了起来,我一气之下把两名家长都“踢”出了群。
校长听完后说:“你这样处理问题,有些意气用事了。”我说:“都是家长微信群惹的祸!这个平台有利也有弊。”
有时,为安排某项工作,教师会把相关要求发布到群里。个别学生不清楚教师的要求,会在群里询问,教师如果在线就会即时回复。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在学校忙了一天,下班后往往还有许多家务要做;等到晚上忙完,打开手机,发现家长群里有很多未读信息;一一点开后,许多内容却是学生之间的聊天记录。有时,甚至晚上11点后,还有学生在群里打着问教师的旗号用家长的手机聊天,不分时段和方式,成为家长微信群的一大弊病。
每逢节假日,家长微信群又成为祝福、问候的集中“轰炸地”。特别是教师节前后,家长微信群里那些祝福信息持续刷屏。除了各种眼花缭乱的转发信息,甚至有学生专门录制视频表达祝福。教师在倍感幸福的同时,礼貌性地回复信息也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某些不自觉的家长偶尔会发布一些如广告、投票之类的链接,让家长群变了味。
部分对学生有些溺爱的家长还把家长群变为孩子在校学习的“直播间”,要么不停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上课认真不认真、吃饭多不多、有没有喝水等,要么直接要求教师上传孩子在校的照片或视频,让教师不堪其扰。
像前几天投诉的这件事,两名学生之间发生一点小矛盾,其实微不足道。两名家长竟然在微信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闹得不可开交,就因为我回复得迟了,便认为教师不作为。
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校长向我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家长微信群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家校及时有效的沟通,密切家校联系,要发挥好平台的交流作用,体现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不能居高临下,任意使用权利支配家长。可以把两名家长请到学校,先把孩子之间的矛盾化解,再把微信群里发生的事情理清,让家长明白正确的做法,同时勇于自我批评,对将其“踢”出群表达歉意。二是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管理规定》,统一规范、制定契合实际的“群规”。此举既能消除教师的隐性负担,又能让家长和学校各自扮演好角色,构建起相互信任、互为补充的良性家校关系。
听了校长的建议,我茅塞顿开。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找准症结,因势利导,才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