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研制路径
在整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单元目标处于最关键的位置。研制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教学的高度;目标陈述得怎么样,决定了教学的效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大单元目标需要回答如下主要问题: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大单元的目标应立足学习者的角度描述单元学习历程,对接真实情境下核心素养的发展,从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脱胎换骨为素养立意的目标。
下面结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从如何研制单元目标、如何叙写单元目标、如何把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3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如何研制单元目标
礼轩小学大单元目标包括两部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描述“看得见”的结果,有些抽象;课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描述“做得到”的结果,相对具体。单元目标要依靠课时才能落地,课时目标要依据单元目标来制定,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精准研制单元目标,就需要把“想得到”的课标要求变为“看得见”的单元目标,最后落实到“做得到”的课时目标。所以,大单元目标研制要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入手。
(一)课标分析
聚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得出本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发展点为“量感”和“空间观念”,结合“内容要求”以及“教学提示”,从知——行——为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从知识技能层面看,学生要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从思想方法层面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就似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单元始终,层层推进,学生的量感、空间观念在单元学习进程中得以发展;从价值观层面看,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发展动手操作、合情推理、反思内化、实践应用等能力,他们的量感也将逐渐内化于心、外化成体系,逐渐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纵向看,本单元承接了学生之前的学习,包括面积概念的建立、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也为后续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圆的面积,乃至曲面图形的面积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横向看,本单元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3种基本图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此外,还安排了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内容。本单元的转化能力主要体现在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将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将组合图形面积转化为基本图形面积、将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面积。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感受到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建立转化思想。
(三)学情分析
在分析课标和教材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情,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思维难点,保证目标的设定更精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情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学习往往关注计算方法比较多,而忽视了对推导过程以及图形要素的关注。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存在以下难点:学生能熟练背诵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会因找不准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而计算错误;部分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后,不能进一步寻求转化前后图形要素的对应关系,导致简单地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两条邻边相乘”;多数学生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思维不够发散,方法的多样性呈现不够。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时一般关注计算方法较多,而忽视了对推导过程以及图形要素的关注。
为突破学生的思维难点,一方面,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关注学生的直观想象。另一方面,要借助大量的动手操作,有效地进行建模,让学生经历探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借助一些钉子板、几何画板等工具将隐形性思维显性化,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要素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提取出本单元的大观念是转化思想。在大观念的引领下,本单元的学习层次非常明显,第一层次为规则图形的转化,第二层次为组合图形的转化,第三层次为不规则图形的转化。
二、如何叙写单元目标
高质量的单元目标应包含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表现、表现程度4个要素,以此保证目标的叙写清晰、准确。
(一)大单元教学目标叙写原则
1.不论是单元目标还是课时目标,皆指向学生通过学习后达成的预期结果。因此,要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来回答“是谁学”的问题,但在叙写时一般可省略行为主体。
2.行为表现回答本条单元目标“学会什么”的问题,一般以动宾结构来描述预期的学习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为便于后续的单元评价,单元目标中行为动词的确立最好是清晰、可操作的。
3.仅依靠行为表现还不能将目标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还要确立与之对应的行为条件,也就是要通过学习环境来回答“怎么学”的问题。
4.单元目标对接课程标准,指向全体学生应达到的标准,而非个体学生,因此表现程度要针对全体学生描述“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二)大单元教学目标叙写方法
明确以上原则后,还要参照大单元目标的叙写格式进行叙写,即“通过什么内容和方式学习或展现,知道或会做什么,经历、体验或表现什么,指向学习意义或核心素养方面应提高、具备或发展什么”。
基于以上分析,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叙写如下。
1.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的探究与合作过程,运用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推导出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发展推理意识。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把组合图形合理转化为基本图形,探究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初步建立优化意识,发展直观想象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性,能灵活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发展估算能力。
4.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意识。
结合以上技术和范式叙写出的单元目标,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层层递进,具体回答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会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三、如何把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的形成需要以单元目标为基础,进行层级分化。在分解单元目标时需要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是把单元目标进行简单的拆解。
比如,本单元第一条单元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的探究与合作过程,运用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推导出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发展推理意识。”这条单元目标通过一个课时肯定是无法完成的,按教材的既定设置,本条目标下统领3个课时,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这3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属于同一平面的学习。但根据学情分析可以发现,由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基本图形长方形是学生的思维难点,要想学生自主推导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首先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形要素,发现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突破思维的难点。因此,我们将第一课时调整为单元起始课,细化了3条课时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围出平行四边形,能关注图形要素及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分割平行四边形,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框架的动态变形过程,能初步在变化中寻找不变。通过以上3条课时目标的达成打通学生的思维难点,初步建立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自主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单元目标是抽象的、宏观的,课时目标是具体的、精准的。单元目标具化为课时目标时,由于受到学习逻辑、课时容量、学习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可能是一条单元目标对应多条课时目标。除此之外,也可能是一条单元目标对应一个课时或多条单元目标对应一个课时等多种情况。
综上可以看出,将单元目标落实到课时目标,就是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搭建怎样的阶梯实现单元学习的进阶?如果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进阶条理清晰、完整系统地呈现出来,我们会发现,本单元的学习历程也就水落石出,单元评价也就有据可依。
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素养导向特征明显,且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互相依存,课时目标为达成单元目标做好了支撑,这样的单元目标体系更具有进阶性和整体性。更重要的是,单元目标是通过单元教学要实现的愿景和学生素养的结果表现,单元目标从“大”处着眼,“细”处落实,从学科素养出发达成育人目的,单元目标体系更具有“大立意”的特点。